第三百八十二章 西进(2/3)

操的,只有诸葛亮。为了让诸葛亮尽快成长起来,似这种独当一面的机会,刘景根本不做他想,诸葛亮必是首选。

用甘宁为将,是因为历史上周瑜顿挫江陵城下时,便是其向周瑜献计先取夷陵,断江陵西援,这也成为了南郡之战的转折点。甘宁是最适合的领军人选。

四大校尉中,黄忠、魏延勇冠三军,可重要性却不及霍峻、霍笃兄弟,二人出身枝江,而大军西进的第一站,就是枝江县。

霍峻主动向在场众人介绍起家乡枝江的情况:“枝江之名,源于境内江汜枝分,东入大江,故称枝江。枝江县县治设于江中的百里洲上,百里洲因周围百里而得名,亦谓之中州。”

“百里洲上虽能种植桑田瓜果,却不足以自给,且县治城小墙低,难以守备。大军登陆百里洲之日,我族游说于内,枝江吏民必举城归附。”

霍峻敢这么说,自然有原因,早在刘景军抵达江陵之初,霍氏兄弟便奉刘景之命,派人悄悄潜回枝江,联络族人。

霍氏乃枝江大族,出任县职者不在少数,甚至就连县中大吏廷(五官)掾,亦为霍氏族人。

枝江既不能守,又有霍氏为内应,除了投降,别无他路。

刘景微微点了点头,而后手指地图上夷陵的位置,对诸葛亮、甘宁等人道:“此番西进,重在夷陵。正所谓兵贵神速,夺取枝江后,不可久留,应趁着上游诸县无备,迅速溯江西进,攻占夷陵。夷陵一下,分兵把守峡口,即可立于不败之地。届时不管是回师夷道、佷山,还是进军秭归、巫县,无不遂意。”

所谓的峡口,也就是三峡夷陵峡之口,西起益州鱼复,经巫县、秭归,至夷陵为止,长达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极其险恶。

由于刘表素与刘璋不睦,因此靠近益州的巫县、秭归设有一支数千人的驻军,以备西方。刘景军扼住夷陵峡口,巫县、秭归之兵立刻便会成为瓮中之鳖。

诸葛亮对三峡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书籍、地图,甘宁则不然,当年他兵败益州,走入荆州,横穿七百里三峡,纵然过去了八年之久,至今仍记忆犹新。

离家八载,甘宁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心中对刘璋可谓恨到了极点。让他稍感欣慰的是,亲手将他赶出益州的赵韪,也没能逃过兔死狗烹的下场。

刘景对甘宁了解甚深,特别告诫他道:“我们当前之敌,乃是刘表,刘表未除前,不宜另树大敌,异日入峡,若是遇到蜀军,尽量不要与之发生冲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举汉】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八十二章 西进〗地址https://wap.xbqg888.com/240/240833/38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