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3章 捷报(2/3)

都是亲历亲为,自从登基以为,崇祯就没有休息过一天,可以说崇祯为了治理好这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是殚精竭虑,旰食宵衣。

才刚刚二十一岁的崇祯,已经有了鱼尾纹,两鬓也添了几丝白发,可大明却是天灾不断,鞑虏频频扣关劫掠,西北数省流贼遍地,此时的大明已经完全陷入了内忧外患的绝境。

最主要的是崇祯手中没有钱,大明岁入四百万两,而光是辽东一处每年所花费的军饷就高达七百万两,辽东军镇已经成为大明身上最大的吸血虫,吸干了大明最后一丝力量。

手中无钱无粮的崇祯,又能怎么办,灾不能赈,军不能抚,只能眼睁睁看着流贼和鞑虏在大明境内肆虐。

明人张岱在《石匮书》曰:古来亡国之君不一,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乃竟以萑苻剧贼,遂至殒身!凡我士民,思及甲申三月之事,未有不痛心呕血,思与我先帝同日死之之为愈也

后人分析崇祯为什么亡国,理由很多,有说崇祯刚愎自用,生性多疑,刻薄寡恩,这些人都是在清朝建立后说的,根本就是满清统治下的胡言乱语。

其实大明亡国最主要的是财政崩溃,根本点就是税收出了问题,大明的读书人可是免税的,而士绅阶层掌握着大明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却不交税。而百分九十的民只拥有百分之二十的财富,却要他们来供奉整个大明朝,这种税收制度不改变,就算是神仙也是救不了大明朝的。

江南的富庶,灾害也相对较少,就算是崇祯时期的十几年,江南的天灾也是较少的。只要“官绅一体纳粮”,国家就有钱粮赈灾整军,但这些既得利益者会纳税吗?没有铁血手段,当然不可能。

什么天灾**,鞑虏频频叩关,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只要国家要有充足的钱粮,国事就大有可为,无钱万事休矣。

“咚咚……咚咚……捷报……捷报……”

一名太监手中拿着一份文书快速地向养心殿跑来,他一边跑一边高呼,宫里面其他的太监和宫女都好奇地停下脚步,驻足观看,现在的大明是打一仗败一仗,今天终于传来一封报捷的文书,不知道是不是那些文臣武将送来忽悠皇上的。

“王承恩,快,快出去看看……”

王承恩连忙跑出养心殿,等着那名报捷的太监到达养心殿门口后,就连忙接过捷报跑进养心殿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