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三百一十八章 倭寇交锋(3/8)
去2万8000民夫。>
毕竟用大明的民夫要给钱。>
不给也行,那就要减功。>
因为民夫长途跋涉,可以说是死亡一个就要破产一家。>
虽然征发时优先征用赘婿、犯人、乞丐、流民还有多子者。>
但负担也很重。>
接着6万步兵也撤回去一半,只剩下3万。>
骑兵2万,又撤回去一半,只剩下1万。>
为的就是减少开支。>
在海外驻扎,那银子花得太厉害了。>
毕竟现在要的是吞并土地,不能大加劫掠。>
还要长治久安。>
其实还是他们犯傻了。>
直接学习嘤国人就是最好的法子。>
但毕竟东百长年累月地进贡,这手是下不去。>
那消费就大了。>
因此总兵力就是五万步骑。>
外加从当地征发的农夫两万。>
当敌人出现后,他们派出2000骑兵,加上4000步兵,前往迎战。>
不可能一开始就出动很多大军。>
消耗太大。>
而且战场也展不开那么多人。>
后面的人只能看着。>
因此要开辟多个战场。>
所以说多路进兵有时候并不是错误。>
而是提高效率,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当然碰到了厉害对手,就不好用了。>
可能每一路都被对手破。>
这就是萨尔浒之战。>
而现在,他们看到了对手之后,直接摆出了堂堂之阵。>
想要玩计谋,玩埋伏,一来对士兵的要求比较高,二来要对地形很熟悉。>
他们远征东百,对这地方也是人生地不熟。>
虽然加紧了绘制地图,但仍然不可能和当地人相比。>
他们对这方面的地形也未必就比倭寇熟悉多少。>
双方都是在客场作战。>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堂堂之阵,用自己的兵力和战斗力优势,组织优势,去碾压过去。>
倭寇气势汹汹地推进。>
率先派出一百人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