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华夏亲民后宫问(第三更)(2/3)


等他们收入高了,地里产出多了,再让他们交租子,他们愿意交。

黄河壶口瀑布上面的流域船只往来打通,百姓随时能够利用这条路,就觉得自己离长安不远。

“三哥,要加强地方治安建设,如京兆府一般,衙役们懂得百姓遇到困难帮忙解决。”

李易顺着黄河水路畅通的事情提起地方政府职能。

他那个时候的现在突厥的地方,再往西北一点,当地民众负责巡逻边疆。

然后开春开学的时候,下大雪,民众冒着雪送孩子去学校。

学校和警察随时沟通,有一个信号断了的,警察就立即出动,顶风冒雪去接应。

在这样的政策下,百姓不可能造反或起义。

现在谁敢在京兆府跟百姓说朝廷的坏话,保证被百姓抓起来,送到长安或李家庄子。

黄河几字过了,到上游的其他地方,大唐朝廷与那里的联系不够紧密。

那不行,官府的亲民难以体现。

“具体一些呢?”李隆基认真起来,现在属于问政。

“我给三哥你讲个故事,说是有两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北面和另一个国家其实多年前属于同一个族群……”

李易给李隆基讲起内蒙古和蒙古国,同样是放牧,同样住帐篷。

遇到下大雪的时候,内蒙古养羊的一看情况不妙,一个电话打出去,就有当地驻军和其他警察帮忙。

给送草料,问问需不需要迁徙走。

要是电话打不出去呢,等着就可以,因为当地政府看到大雪会联系,信号中断,必须派人。

而另一个地方,下雪就自己挺着吧。

所以边境地区生活的牧民,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没什么指望,真遇到危险,就进另一个国家。

李易就用他组织起来的语言讲了个故事,他并没有说,那个内蒙古人家住的帐篷很好,还有越野车。

就算这样,也得救援。

而外面的住的是窝棚,没人管。

“双方百姓感受到的不同,若是打仗,即便官府照料的地方的百姓不亲自冲锋,也会帮忙运输物资。

而另一边的,能跑就跑了,他们才不会拼命。民心不够凝聚,国事必有拖累。”

李易总结一番,他不说君如舟,民如水,这等话。

从实际出发,百姓拥护谁?为什么拥护?

李隆基听着,思忖一番:“折冲府确实损伤太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带着系统来大唐】最新更新章节〖第八百九十三章 华夏亲民后宫问(第三更)〗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01/301899/86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