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盘点(下)(3/3)

的。由于朱翊钧当税收征管的时候,各种钢厂——高端的特种钢厂,还有低端的“三高”钢厂他都去过,也仔细查过其原料和工艺,以利于核算成本查清其是否漏税,因此他给大明带来的第一项材料学的变化,即是推动了钢铁制造业的大发展。

霍老栓在集市上购买的新式贴钢?头——就是皇家钢铁厂的杰作。

有了熟铁和钢材,即可用卷管法制作枪管。后来有工匠发明了上下对齐的凹型铁锤,用畜力或水力驱动后,居然能直接把卷好的粗枪管直接锤细——后世的膛线即用此法锤出,但朱翊钧和工匠都不知道此类知识,反而用钢棒将枪管内部出现的膛线磨平,使其光滑。

唯一遗憾的是,朱翊钧提出的后装枪,因为化学发展的滞后,并未发明有效的发火药和击发药,目前处于停滞状态。朱翊钧见长时间无法突破,即命令新版鸟铳万历十四型定型生产。此前,在辽东的王立海用的不过是定型前的试验版。

万历十四型已经无限接近经典燧发枪,枪管下设通条,关头上另有卡扣,可安装刺刀——为大雨天拼刺刀设计。

因为在整个的制造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质量管理,这款枪终于摆脱了原时空明代末年因**和质量管理不严造成火器发展的重大失误——火枪弹居然不能洞穿明光重铠。

本时空,经过反复质量抽检,万历十四型五十步内可洞穿明光重凯后,最后全面定型生产。

在万历十四型的基础上,朱翊钧还给部分锦衣卫配发一些拉出膛线的“万历十五型”,因为线膛枪装药、装枪子慢的缺点在前装枪改成后装枪之前无法解决,因此只生产了一千杆,作为暗杀和未来战场狙击使用,同时训练一些神枪手。

蓟镇一千二百骑兵带着底部有挂钩的长矛、手榴弹和新型鸟铳,兜到董秃子前头,摆下阵势。

这些出现在亚洲大陆上的第一支纯火枪队,将新型鸟铳放在长矛的挂钩上瞄准,利用轮击法在草原上划出了中华文明史上的第一条死线。尽管初次见真章的火枪兵还需要李成梁部的包抄配合,但收到捷报的朱翊钧知道——帝国现在需要的,仅仅是支撑战争的国力了。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万历新明】最新更新章节〖第136章 盘点(下)〗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27/327030/136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