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帝心(2/3)

锡爵同日也将写满了满朝文武名字的奏本递上。

在后宫拄着拐杖行走的朱翊钧将两份奏章细细的看了一遍。不出王崇古所料,张居正面对愈演愈烈的查案扩大化也提出了反对意见,在奏本中提出了不再扩大逮问范围的主张。关于刺杀张文明的凶手,此际确定无疑的是董剑雄,至于董剑雄后面站着谁,日后慢慢查也就是了。

张居正在明知道皇帝所欲的情况下,还上了这题本,其实是告诉朱翊钧见好就收,不可能一下子将反对派在**上消灭光。如果再继续下去,真有可能引起天下大乱了。

至于王锡爵的奏本,大部分京中官员都署了名字,因此这奏章近乎代表了此际所有京官的意见。在一众朝官看来,朱翊钧追究张文明遇刺案,和太祖时期的“郭桓案”非常类似,不过万历皇帝将刀尖对准了阻挠变法的乡绅而非贪腐官员而已。凡是知道郭桓案的官员,没有不害怕皇帝将刀尖转向的。

因此,这份劝谏皇帝的奏章中“皇上情愫至诚,为肃正纲纪,清正本源,天下臣民悉已知之。”这句话就体现出王锡爵的高水平。

在王锡爵奏章中签名的大臣,都明白这句话背后潜藏的意思,也都以谏的方式向皇帝表示了“输诚”。皇帝已经用“张文明遇刺案”向天下表明,在推行变法的事情上,宁可杀的人头滚滚,也没有一点后退和妥协的余地——这种方式的“统一思想”,也只有在皇权至上的大明朝,才有这般操作的可能。

朱翊钧览奏之后,在张居正的题本上签上“朕知道了”,然后明发,却将王锡爵的题本留中。

张居正的题本明发当日,满朝文武都知道,皇帝已经发出了妥协的信号,现在是大臣们把台阶给送到皇帝脚下的时候了。

十一月初二日,内阁次辅吕调阳和阁臣王国光、张四维在养心殿东暖阁请见,劝谏皇帝不再对“张文明遇刺案”扩大化,释放相应无关人员,并返还财产。

朱翊钧听了道:“据锦衣卫奏报,这些被逮问之家,或与董剑雄联络密切,或者互相串联,虽未有谋逆实迹,但若轻轻放过,妥当吗?”

吕调阳回奏道:“臣等以为,还是以实证究治为好。部分和董剑雄联络之家,并无谋刺的实证。固然有些攀咬的,不过是三木所求,供词荒唐且无法对证。以实证入罪,罪人当罪;以刑求入罪,难免冤狱。历代祖宗,何曾冤杀一人?臣等请皇上谨慎裁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万历新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八十五章 帝心〗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27/327030/19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