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邓子龙(2/4)

时万邦来朝的盛况,而且要更进一步,带领中华民族参与并主导瓜分殖民地的大潮,对海图和宝船设计图纸高度重视。万历二年时,就派人在故纸堆里翻出了包括宝船在内的各类设计图,交付中官抄录并带到了各大官办造船厂。

这两年,朱翊钧对典籍档案的保护也提升了数个数量级。后世任何一个地级的国税部门,对电子档案和文书档案的保管、整理都是重要业务。可以这样说,财大气粗的税务局,自家档案室没有达到省一或省二标准,那税务局长出门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因此,朱翊钧对档案管理的高度重视超过了历任皇帝。

在原时空,待清政府修明史的时候,明朝廷的正规档案和典籍只剩下了四千余册,数以百万计的档案毁于管理不善和战危兵火。《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一万一千九十五册的《永乐大典》到后世仅剩下四百余册,且散落在世界各地,诚为文明瑰宝之浩劫。

如同张居正要绝东吁文法、典籍的想法一样,满清对明代文献之系统性的灭绝,也属于统治阶级的内生反应。朱翊钧对殖民地的文法典籍也要绝之而后快,对本民族的《永乐大典》则重视到了天际。

《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纂修完成后,只抄录了一部,叫做“永乐正本”,被成祖带到了北京。原稿存于南京文渊阁,正统十四年被大火焚毁。

嘉靖四十一年,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永乐大典》的工作,隆庆初年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

到了朱翊钧主政,一直以来因“工费浩繁”而没有刊印的《永乐大典》,被朱翊钧责令经厂开版刊印——到万历五年,雕版加上活字技术成熟后,工作进度大大加快,制版已经接近完工。

......

紫禁城内的君臣两人在谋划东吁王朝的下一步行动,在蛮莫的征缅军却闲下来了。

一战歼灭东吁主力后,刘显曾与邓子龙就大军行止发生了争执。刘显认为,皇帝的目的是杨威于西南诸邦,原话是让“各宣慰司使跪着将金字红牌挂上”——因此战争目的已经初步达到,下一步应该回师,打垮正在孟养的明达锡主力,然后立铜柱以记功,毁坏东吁宝井等生产设施,搞完三光后,带着金银财宝回京缴旨即可。

邓子龙和刘显不一样,乃武举出身,善书法、好吟咏,著有《风水说》、《阵法直指》和《横戈集》等,文武双全。他劝刘显道:“大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万历新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五章 邓子龙〗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27/327030/20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