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灾(2/3)

姓就是这样一辈子一辈子的过。

随着大量的煤炭投入市场,价格逐渐变得比薪炭还要便宜。在皇宫中弃用了熏炉,手炉等一切烧炭取暖的物件之后,带烟囱的煤炉和壁炉终于大兴。

皇宫之内、达官贵人家中各类精美熏炉成百上千,如今都在仓库里吃灰。倒不是朱翊钧带着贵族身体力行帮着煤炭业开拓市场,而是因为这东西每年都因其烟气杀掉好多人——今年入冬以后,报纸再次大规模宣传了一通。

医学院在早就研究明白一氧化碳的毒性机理,研究员将之发表在格物期刊,随即报纸也做了大规模宣传,格物院副院长医学院院长李时珍在其论文引语中指出,一氧化碳中毒很可能是贵人家中产妇以及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所谓贵人所用‘红箩炭’者,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无非是燃烧不完全耳。其气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大人尚可,婴幼何堪?或中此毒,屡致薨夭,良可痛也。”

一氧化碳毒性机理的揭示甚至解开了大明皇室皇子皇女多数夭折的神秘原因——紫禁城的宫室中非但没有烟囱,而且多用数百斤重的熏炉,在冬日密闭门窗的环境中,大人如果觉得憋闷能够出去透透气,襁褓幼儿谁敢抱到冰天雪地里?[注1]

低浓度的一氧化碳虽未必致死,但极大的戕害了皇室和贵族家庭成员的身体——原时空的明清皇室一直也没有找到紫禁城内人丁不旺的原因,甚至将之归咎于风水之说,可惜可叹。

朱翊钧懂得这个道理,一直都非常注意冬季宫殿内的通风,因此从他穿越以来,紫禁城没有发生烟气熏死人的悲剧。等医学院研究出一氧化碳的产生及毒理后,朱翊钧带头在紫禁城中废弃了熏笼,使用带烟囱的火炉或壁炉。皇长女出生后,其房内连火炉、壁炉也不用,全用火墙、火炕取暖。

......

作为四品红袍高官,韩必显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但这个春节他发现了家中已经不再使用那个精美的铜鎏金掐丝珐琅三足熏笼,包括女儿也不再使用放着炭饼的手炉——一律改成了煤炉和汤婆子。

煤炉因为要接烟囱,很难做的比熏炉好看,顶多就是加些花纹,镶嵌些铜料。且藕煤比之红箩炭更加不如,生火时有烟不说,而且黑黢黢的甚是丑陋——正如现在天下生发的各类新事物,实用有余,格调则严重不足。

藕煤在暖炉里很难引燃,必须用引火藕煤——又叫做大眼煤的来烧它,而烧大眼煤又需要用一张报纸。韩家的仆役点燃报纸则使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万历新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一十四章 火灾〗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27/327030/32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