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剪除羽翼(1/2)

不表刘备仓皇而逃,却说襄阳的曹操。

曹操方收拾好刘琮,又收喜报:长沙太守韩玄受蔡瑁策反,击杀刘盤夺得兵权,举长沙投降曹操(长沙兵权之前一直掌握在黄忠手中,不想韩玄夺权,黄忠失了兵权,也正是因此,没有能帮助魏延报仇)。曹操闻言大喜,当然,他知道此乃蔡氏一族与蒯氏一族策反的功劳,当下又重赏蔡蒯两族。

不多时,荀攸入见,曹操见他入见心中更喜,笑道:

“公达,且看,孤不费吹灰之力又得长沙!真是苍天佑孤啊!哈哈!”

说罢将降书递给荀攸,荀攸看毕沉声道:

“荆襄两大仕族实力确实不容小视!想不到,竟有如此威望!”

曹操听出荀攸弦外有音,迟疑道:

“公达何意?”

荀攸道:

“蔡氏、蒯氏结盟可谓荆襄群雄之首,荆襄之众莫不马首是瞻!若两族有变,则荆襄危矣!”

曹操闻言,眉头一皱:荀攸此话不假。但他想不明白,荀攸为什么会帮自己?理论上荀攸当是希望自己失利才是……曹操不明白荀攸深意,面上点了点头道:

“公达言之有礼!依你之见,当如何是好?”

荀攸道:

“依荀攸之见,蔡氏、蒯氏若同在荆州必后患无穷,不若分开抚慰,不失人心,又可解荆襄之危。”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荀攸又续道:

“蔡氏一族在荆州地位深厚,恐难调离;但蒯氏一族已去其一,只有蒯良独木难支,若将蒯良调至许都,相信不难,如此蒯、蔡一危可解。”

曹操若有所思,连连点头。

荀攸走了许久,曹操仍未猜透荀攸意图,不由沉思,正想间,忽闻贾诩来见。曹操不由大喜,忙请贾诩入见。片刻见贾诩眯着眼睛进来,曹操不由叹息:贾诩为人谨慎,永远都是一副睡眠状态。

曹操道:

“文和此行所为何事?”

贾诩道:

“贾诩生在西凉,未见过水,方才偶在舟上行来,不由慨叹: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呵呵,真实没有白来荆州。”

曹操知道贾诩又在打讶迷,略一思忖便明白了个大概,不由笑道:

“先生有何高见?”

贾诩道:

“若运用得当,可乘风破浪;若运用不当,舟毁人亡。”

曹操明白贾诩是在隐喻蔡氏、蒯氏,又道:

“舜帝治水,引而治之,先生以为如何?”

贾诩笑道:

“治水当如此,需分流而治,切不可截水断流。”

曹操点头道:

“谢先生指点迷津?”

贾诩连连摇头道:

“此乃自然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曹操哈哈大笑。他却不知道,日前自己的一句喜得异度,让贾诩深深感觉到了地位的威胁,自然想把蒯越支开。而荀攸要支开蒯越,则全为剪除曹操羽冀。

蒯氏、蔡氏都是支持曹操的,如果两族继续留在荆州,只能使曹操的实力更为壮大,稳固荆襄,因此他才出此计破坏了两族结盟,从而削弱了曹操的实力。两大谋士虽然目的不同,却不想竟促成了同一件事。

很快,蒯越被曹操调往许都,封光禄勋。

蒯越作为蒯氏一族的领袖人物,也作为蒯氏一族与蔡氏一族的纽带。他一走,蒯氏一族在荆州的地位虽然没有下降,但与蔡氏的结盟却出现了裂痕,而蒯氏一族中也再没有蒯越这般出类拔萃的人物在荆州支撑。

蒯越对曹操的目的自然清楚,他修行将近,也别无他想,只希望可以安度晚年。

眼下,曹操将自己升为光禄夫位至九卿,仅次于三公,也算是落了个好下场。

蒯越也因此再没有受到曹操的重用,在许都安渡晚年。其实,如果蒯越有生之年可以协助曹操一统天下,那便是大福报了。只是蒯越深知,诸葛亮出山,佛道两派将会精锐尽出兴风掀雨,一个不慎便要得罪其他势力,远不如自己不问世事轻松写意。

曹操方安顿好蒯越,召来贾诩、荀攸、程昱、蒋干一干谋士商议南下:

“孤闻刘备带着两县百姓南下,可有此事?”

程昱道:

“不错,目下刘备引着新野、樊城两县十万余众南下。”

曹操冷哼一声道:

“世人都说刘玄德仁义,爱民如子。孤观此人多的是假仁假义!他刘备连安身立命之所都没有,竟带着两县十几万百姓四处流亡,哼,此举与当年的黄巾乱党有什么分别?”

蒋干笑道:

“丞相所言甚是!这世间多的是沽名钓誉的名利客,丞相又何必介怀?只是可怜了那些不明世理的百姓。”

曹操长笑一声道:

“子冀此言最得孤心!”

正谈话间,忽有飞马来报:

“报!距襄阳三百里的当阳县发现刘备部踪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复仇千金 咸鱼舰长 崛起在港综世界 我可是你们的神啊 师叔万万岁 100日妻约高冷男神带回家 我在原始部落当村长 官场局中局 总裁宠妻太霸道 我到底继承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