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位置(2/6)

成了一次对女儿的倾诉。

“咱们尚北啊,就像民国贵妇,有些怀旧气息的优雅,更有着旧时代的盛世美名。然而,新时代已经向前跑了二十年,但尚北依然停在那里。想追,却裹着小脚,追不上去了。”

徐文良所说的比喻,不仅仅适用于尚北,也适用于东北的任何一座小城。

旧时代,指的是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经济的时代。

那时的东北举足轻重,如日中天。是重工业基地、粮食基地、石油基地、煤炭基地。

而新时代,则是指改革开放之后。

随着东南沿海的腾飞,东北林木资源的保护,煤炭石油的日渐枯竭,东北突然就跑不动了,掉队了,也不被国人所需要。

举个例子,在九十代之前,从东北出山海关的火车平均每天有4000多个满载车皮,而从山海关以外进东北的只有一千多。每天都有这么多,而且不是一天两天,是几十年。

但是现在呢?虽然东北还在向关外输血,但是没有从前那么满负荷运转了。

当然,这不是邀功,国家战略所至,且在困难时期,每个地域有每个地域的贡献和职能,无分高下。

但是,这侧面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如此庞大的产能输出,不管是资源,还是工业产品,需要多少人力成本?得多少人才能保障每天4000多车皮的输出?

所以,东北在改革之前是全国城市化比重最高的地区。无数个围绕工厂、林场、油田、煤矿而形成的城市拔地而起,也养活了一大批的城市人口。

可是突然之间,不需要东北再输血,或者输血输的少了,远超本地需求的产能无处释放,过度城市化的问题开始显现,原本满载负荷的工厂、工人,却成了制约东北发展的累赘。

再加上东北的气候劣势、地域劣势、交通劣势,就如徐良所说的小脚贵妇,放不下包袱,也迈不开步子。

身为一个东北人,徐文良是看着它一步步慢下来,甚至停下来的。而身为尚北的一把手,他着急,空有一身抱负,无处施展。

可他不想迷迷糊糊的混完这一任,他想有所作为。

但着急有什么用?尚北的问题,不是他一个人,或者一届领导班子就可以改变的。

现在尚北,正如他所说,有些怀旧。

你能从它身上,在临近二十一世纪的1998年,看到九十年代初,甚至八十年代的影子。

不仅仅是城市面貌,更是百姓的精神面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似水流年】最新更新章节〖第82章 位置〗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39/339455/8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