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认怂的钱谦益】(2/5)

对于这个问题,陈茂生等读书少的大臣,坐在那里没有什么特别反应。

但是,以李邦华为首的儒士,却一个个都激动不已。

陛下终于还是问道了,陛下终于请教儒学了,今日相当于经筵大会啊!

开国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

庞春来笑而不语,眼睛半眯着,似是坐着睡着了。

李邦华起身回答道:“罗文庄公(罗钦顺)认为,气理为一物,而理一分殊也。又认为,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器亦道,道亦器。”

赵瀚顿觉莞尔:“我明白罗王为何齐名了。”

王阳明改动《大学》的“新”、“亲”二字,是要从朱熹那里抢夺四书解释权。

罗钦顺此人也很猛,直接推翻朱熹对于气理、道器的理解。这是从理学的核心构架上,绕过朱熹重新解释理学,让理学更具有实践指导性。

王阳明、罗钦顺,一个心学,一个理学,其实殊途同归。

他们的理论,在明末被结合起来,于是诞生了黄宗羲、王夫之这样的思想家。

赵瀚这个反应,却让大臣们很沮丧。

他们还想继续给皇帝讲经呢,有幸参与大同第一场经筵大会,百年之后是可以名留青史的!

结果李邦华只说一句话,皇帝就表示自己明白了。

这让大臣们怎么继续讲下去?

钱谦益、张溥等翰林院成员,这次也被叫来开会的,毕竟事关文庙祭祀,学者们都应该参与。

钱谦益、张溥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意外。这个造反起家的皇帝,果然不是朱元璋那种泥腿子,而是真正研究过理学的人。

明代的进士,都有可能不知理学为何物!

因为只读四书五经和注解,对于理学的认识还很零散。你得去读二程、朱熹的著作,才能系统的掌握理学,这对大部分士子而言是不可能的。

赵瀚在含珠书院时读过,而且是高屋建瓴的去读,以一种探究和审视的角度去读。

不需要记得细节,只需要掌握整体框架和核心观点。

在赵瀚看来,仅从哲学角度来理解,理学就是一套世界观和方法论。

赵瀚继续审视名单,群臣则坐在那里默默等待。

终于,赵瀚放下朱笔,对女官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朕】最新更新章节〖第464章 【认怂的钱谦益】〗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40/340400/46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