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引人(2/4)

一共装运了七百余人。船只稳稳地停靠在挖出的内河码头上,一队乡兵迎了上去,准备指引暂时停留此地的移民到指定居住区域。

“你们陈指挥在哪里?”罗大奇下了船,找到一个乡兵小队长问道。

“报告大人,俺们陈指挥在城里。”那个乡兵小队长见罗大奇穿着一身青黑色的水师军官服,恭敬地答道。

“船上有重要人物,需要特别照顾。”罗大奇说道:“民政府教育处王大人和天工学院宋大人的家眷来了,还有几个身份特别贵重的学者和老人。你马上派人去城里向陈指挥报告,让他安排几个好一点的住处。”

乡兵小队长闻言,立刻命令一个乡兵迅速回城,向陈大郎汇报此间情况。

随着汉洲展开对葡萄牙帝汶岛殖民据点的进攻,大量的物资和人员输入新乡堡,使得城中显得颇为热闹,隐隐有汉洲本土城镇繁盛的模样。

截止1638年7月底,新乡堡及附近几个小型堡垒,已有常住人口一千五百余人,在河对岸,还建立了一个附属堡垒,并配置了大量的火炮,牢牢锁住这条入海河道。

周边四公里范围内的林木几乎都被砍伐一空,珍贵的金丝楠木、檀木、红木被粗粗加工一番,便运往巴达维亚售卖。而那些适于造船的柚木、樟木、楠木则被精细加工,存放于城中大型的烟熏坑道里,经过七八个月的熏干后,以供建业造船场使用。

城外的耕地经过一年多的拓殖,已经扩大到两万三千多亩,种植了大量的稻谷、玉米、番薯、甘蔗以及豆类作物,基本可以做到两熟,预计每年可以为汉洲本土提供近四千吨粮食,为汉洲实现粮食自给,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因而,无论如何,对于新乡堡,汉洲是一定要抓在手里的。不仅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汉洲的前沿屏障,还有它巨大的经济价值。

毕懋康下船后,朝王徵二子王永春、王永顺微微拱了拱手,便带着几个门人,随着罗大奇等汉洲水师军官向城中走去。

王永春、王永顺俩人恭顺地请嫡母尚氏、小娘申氏随同前往城中。此次王徵和宋应星几乎是举家迁移至汉洲,二人的亲眷和族人收到其亲笔信后,不做犹豫,各自跟随郑芝龙派出报信之人,来到泉州,后坐船至广州,随后乘坐汉洲移民船,一路辗转,来到新乡堡。

他们一行五十余人将与众多移民在新乡堡停留修整数日,待汉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635汉风再起】最新更新章节〖第251章 引人〗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55/355963/25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