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毛纺织业(2/4)

办牧场和民间山羊养殖户,尽量进行圈养,割取牧草以做饲料喂食。

汉洲经过多年的皮毛积蓄,再加之羊群数量的扩大,今年六月,汉洲在开元城建起了一座毛纺厂,加工自产的羊毛和羊绒,与东部的棉纺业支撑起汉洲的初级轻工业体系。

发展纺织业,基本上不需要进行额外的研发投入,只要将大明既有的生产机械进行复制和改良,就可以很快投入生产。从总体来看,纺织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要稍微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就可以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带动一个国家地区的金融、贸易、物流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相比其他工业门类,纺织业产生规模效应比较容易。有了规模效应,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以后才能参与到全球的贸易体系中去,无论是作为原料供应商还是制造商,都能在世界经济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纺织业就成了世界各国迈向现代化的一张“入场券”,17-18世纪的英国的崛起就遵循了这一发展路径。

在14-16世纪时期,虽然纺织业在各地兴盛不衰,却始终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大市场。受制于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各地的纺织品主要服务于本地市场。从印度或中国出口的棉布,得经过好几位中间商才进入欧洲人的手中,这就导致了纺织品价格昂贵。而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生产方式由于规模太小,抑制了创新,人们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去改进技术。

后来,直到一个叫约翰·凯伊的英国人发明了飞梭。使工人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一倍,将把纺织业乃至人类工业带进一个全新的时代。

飞梭的诞生开启了一系列技术变革,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人类的纺织技术取得了迅猛突破。有意思的是,这场伟大的技术革命不是由科学家或者工程师推动的,它的主角是一个个年轻的工匠。

在100年不到的时间里,纺织业引爆的技术革命开启了英国的现代化,并催生出了人类第一座现代工业城市——曼彻斯特。18世纪末,曼彻斯特从农村到城市,到处都是纺织工厂。传统的家庭作坊被大规模的工厂作业给取代了。

接着,英国人凭借军事霸权垄断印度地区的棉花贸易;再通过强大的舰队阻击海上的竞争对手;占领陆地之后,他们用枪炮驱逐反抗者,并与当地的王公贵族联手,打压本地商人。

就这样,英国人控制了纺织业的原料供应链,从印度获得大量廉价的棉花与布匹。随着原料价格的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635汉风再起】最新更新章节〖第377章 毛纺织业〗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55/355963/37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