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49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2/3)


因而,孙可望内心深处对永王是恼恨至极。当他听到冯双礼居然说云州侧击清虏,是为有益于朝廷大局,顿时有些气不打一处来。

如今,大明朝政皆被秦王府所控,大小政务、人事任命,乃至北伐清虏,均由秦王一言而决之,广德帝宛如牵线木偶,图章工具一般的存在。一股不可抑制的野心在他内心深处不断滋生,面南背北,称孤道寡,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种诱惑不断地刺激着他。心里便琢磨着,将广德帝关系最为亲近的永王诓回南京,加以软禁,控制起来,以为后事准备。

但秦王府的一些幕僚却不断地劝诫孙可望,在目前全国纷乱的局势下,勿要行此悖逆之事,免遭反噬。因为,宏观层面上,清虏仍旧占据北方半壁江山,时刻威胁着大明南京政权。而在大明内部,也存在许多反对势力,不说拥兵自重、形同割据的福建郑芝龙,就是那占据宁波、绍兴、金华等浙东地区的张煌言,向来对大明赤城忠心,极力拥护广德帝。另外,还有台湾的郑森、潮州的李来亨、琼州的顾荣,也多次表示效忠于大明,奉广德帝为正朔。

最为关键的是,孙可望集团内部,也存在太多不稳定因素。李定国也不知被江南的文人灌了什么迷魂汤,面对孙可望的几番暗示,居然不假辞色地表示,大明人心未失,广德帝也未乱政失德,当下,应谨守臣子本分,忠君爱国,全力驱逐鞑虏,恢复大明天下。

更可恼的是,占据四川、汉中的刘文秀,竟然也委婉地发来文书,劝诫孙可望,勿要行使大逆之事,以使全国大好的抗清局面,毁于一旦。

不过,令孙可望意外的是,那个一直扶保大明的齐国,却通过驻南京的代表向他表示,对于大陆王朝的更替,他们不会加以干涉。但这种事情的发生,最好是发生在清虏被彻底逐出关内,天下一统之后。同时,还暗示于他,一个王朝的开拓者,必须具有宽广的胸襟和超远的视野。当他打下一个强盛无比,并且疆域广大的领土时,皇冠自然会落在他的头上。

对此,孙可望深以为然。他决定休养生息数年,待积聚了足够的实力后,再行北伐,彻底驱逐或者消灭北方的清虏,届时,他将会以一个汉家文明的拯救者自居,如同数百年前的洪武皇帝,驱逐胡虏,再造华夏,以此伟业,创立一个崭新而强盛的新王朝。

“殿下,臣有事要奏。”户部尚书岑世东突然站了出来。

“何事?且奏来。”孙可望斥退冯双礼后,面色和缓地说道。

“殿下,臣请朝廷发下谕令,严禁外藩转运我大明子民至海外谋生。”岑世东躬身说道:“民者,朝廷之基,赋税之源。若是任由外藩引我朝子民外流,长此以往,则百姓流失,朝廷基石不存。更有甚者,天下耕地无有农人耕作,城中工坊无有人劳作,军队士卒无有人服役。请殿下慎查!”

“岑尚书,你口中所言,是指那齐国在我大明各地府县州城招揽移民之事?”孙可望轻声问道。

“诚然如此。”

“伱可曾去往齐国招揽移民之府县州城一观?”

“臣……,臣未曾亲至一观。”岑世东有些尴尬地说道:“但,臣尝闻那齐国经年于我大明府县招揽移民,数量从三五万增长至七八万。若是任由齐国如此施为,臣担心,恐会掏空我大明府县州城人口,以至地方凋敝,财源枯竭。”

“岑尚书,你该亲自去看一看的。”孙可望叹了一口气,“齐国在我江南府县招揽移民,今年之数,就不下八万之巨。但你可知,那些大明子民为何愿意舍家抛业,冒着滔滔海上风浪危险,跟随齐国舰船出海谋生?”

“……臣不知。”

“自十月以来,南京已经下了四场大雪了。”孙可望说道:“至于江南各地,想来也是落了不少雪。听闻,江西、广东等地奏报,两地在入冬以来,也是普降大雪,气温降到极寒。诸位,行走于南京街道之中,你们可曾感受到外面天气的寒冷?我等居华府,裹轻裘,烧烟碳,于此坐而论道。但你们可知,南京城中以及江南各地百姓是如何度过此寒冬之季?”

“在这大寒之时,我大明百姓冻毙者无数!”

孙可望看着殿中的文武诸臣,轻轻地摇了摇头,谓然一叹,幽幽地说道:“在这隆冬之季,各地府县官员因战祸连年而苦于财政凋敝,库中几无多余布帛粮食以供百姓驱寒果腹。想来,这个冬天,冻饿而亡百姓,恐不下数十万。据闻,齐国招揽移民,皆会提供温饱一餐,且乘船出海往南,气温亦会渐热温暖。如此,倒是救了不少本该冻饿而毙的无助难民。此,诚为我大明百姓之福,但却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瑾宁修真记 养个小妾做妃子 欢喜田园 修仙美食摊,出摊就爆火 大暴君李承阳 某科学的甜品店老板 七块石片 帝国的毁灭 全职高手:一剑风雷变 变身萌主播:大神,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