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刺杀事件(一)(2/3)
现今临河郡临河大营。
临河大营,是魏国北御宋国南侵的桥头堡,其战略意义和宋国的昌隆大营基本一致,两军隔河对峙,已达百年之久。
在这百年时光中,两国的军队都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他们严密的监视着对方的动向,防止对方突袭,同时每天都打着攻入对方大营的算盘。
然而,这百年来,两国都没有做到这一创举,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综合国力相差不多,更重要的是恒河这道天然屏障。
要越过恒河,付出的代价,连他们都有些难以接受,所以这中原的两虎才一直保持着相安无事。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只能让敌国有机可乘,像他们这样的四战之地,一些小小的失误都能让他们陷入被动,甚至万劫不复。
魏、宋两国虽然面和心离,但在这件事上,两国都保持着绝对的一致,如果不是唐曦横空出世,恐怕两国依然会这么相互对峙下去。
原本,世人都以为,如果魏、宋两国交战,能够跨过恒河天险,一举击败对付的,会是宋国,因为宋国有李朝天这位不败将军。
但现实往往比想象要更加的不符合逻辑,烽国复国,孙缭北侵,李朝天一战败北,甚至被刺死在回国都的路上,这都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现在,世人再次猜测,既然魏国已经渡河成功,得到了昌隆大营,那他们应该会加紧北侵,一举击垮宋国才是。
可现实又给了世上的愚人一记响亮的耳光,魏国获得如此巨大的优势之下,居然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坚守昌隆大营。
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不单单是一个剑山阻拦了魏军的脚步,魏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反战的声音。
恒河一战,魏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如果在后面的战事中,依然保持这样的消耗,那即便占领了宋国的土地,那也没有士兵去把守。
除此之外,魏国东面的霄国和南面的越国也开始蠢蠢欲动,似乎都想乘机占点便宜,却没有大肆进攻,只是在边境处屯下重兵。
不过这已经让魏国投鼠忌器,战争不是儿戏,魏国即便再强,也没有三线作战的能力,即便有,那对魏国来说也是十分吃力的,弄不好会导致国力急速倒退。
在经过全盘考虑之后,魏王公孙博文下令撤兵,只留下精锐部队驻守昌隆大营,保证这个胜利的果实不会易主,让他们始终占据着主动的位置。
公孙博文的决定,恰恰符合唐曦的利益,当然也是符合孙缭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成婚路漫漫
兽武乾坤
修仙强者都市行
书仙传
命运天盘
武唐风云
烈血狂兵
农家有女,野人相公欠调教
亡者系统
复苏神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