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6章 家庙祖林(2/3)

,提前做好长时间被隔离的准备……”

为了把阻力和反感降到最小,秦锋将报备统计工作交给宝山婶,把假期期间的组织核酸检测任务交给张祯瑞,自己就在村委24小时待命,不主动与返乡人员接触。

张太白看了他一眼,目光中倒是闪过一丝赞许,颔首同意了这些要求。

秦锋还有一个请求,既然清明大祭是村里非常隆重的活动,他需要知道详细流程,检查有没有防疫漏洞和安全隐患,其头一件事就是先去探查一下墓园。他来村里这么久了,一直没有去过公墓。

张太白也同意了,不过他腿脚不好没办法爬山,就让张桢年带秦锋去“祖林”。

没错,村里的公墓被称之为祖林。

这是受孔孟文化的影响,帝王坟墓称之为陵,士大夫的坟墓便是林,比如曲阜孔林。

大槐荫村传自张叔明,也是世家大族官宦出身,所以村里墓园就以祖林为名。

张桢年把秦锋领去了村北,在九仙女峰的悬崖之下,一片茂密的松柏之后,竟有个森森幽静的墓园。

四周全是高大的树篱和陡坡,只有一条若隐若现的石板小路,穿过制式古朴的石头院落,延伸到近万个排列整齐的坟茔之中。

张桢年对秦锋没什么好感,一路上话不多,直到来了这个院子才开口:“这个院子是先祖叔明公隐居的地方,后来成为我们祖林的入口。”

和许多单一姓氏的宗族村落不同,大槐荫村是六姓共生的村落,各姓之间没有修2建宗祠,而是共用了这个院落当做家庙。每年清明大祭、冬日小祭都是从这里开始。

秦锋看到院墙上爬满了藤蔓,一座影壁上雕刻了族规家训,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字都饱含风雨侵蚀的痕迹。

他忍不住去摸了摸:“照您这么说,这宅院可有年头了吧?”

“房子在宋、明时倒塌过,后来都原样复原了,一砖一瓦都是唐代流传下来的。”

他朝着低矮的石屋里看了一眼,里面供奉着几个牌匾,料想应该是六姓先祖。

穿过院子,就是祖林了,按照张桢年的说法,直面也是有讲究的,初代村长和给村子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埋在靠近入口的区域,有较高的封土、生平事迹的碑刻,墓前立了石人石马。

其他的按照生平功绩,依次埋在越来越远的地方,每个区域由一些合抱古柏隔开。可能是冬季刚刚修剪过杂草,整个墓园显得安静又整齐,乍一看倒像是纪念历史名人的园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