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稷下学宫(2/3)

“比如说,洪秀全从国外搬过来一个拜上帝教,结果并没有什么用。”

“外邦的信仰创立者不是华夏人,他们的信仰只适合他们自己。外邦的信仰,没有华夏的普罗大众基础。”

“所以我们的信仰,需要从我们的历史上来找,从土生土长的信仰中找到答桉。那样才适合我们华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国情。”

听了秦宇的提示,朱元章也思考起来,但是依旧没有头绪。

“还望秦先生指点!”想不出来之后,朱元章向秦宇躬身行礼,虚心求教。

“稷下学宫!”秦宇说出了四个字。

“稷下学宫!?”朱元章闻言颤抖,道:“昔日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孟轲之徒皆游于齐……”

“不错!”秦宇道,“稷下学宫以黄老之学为主,兼容百家。”

“齐桓公时,稷下学宫人才济济,是战国时百家争鸣文化的中心,也是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让当时的华夏文化,成为了华夏历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星。”

“领先世界千年!”

“与其他诸侯国相比,稷下学派的作用非常大,也加强了齐国的声望。当时,各国都把齐国看成一个励精图治、礼贤下士的图强之国,和礼仪之邦。”

“也就是说,没有稷下学宫就没有百家争鸣。”

“正因为稷下学宫的自由生态,才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这样的诸子百家。才出现了孔子,老子,墨子等诸位教育、思想家、哲学家。”

“稷下学宫,给他们提供了自由发挥之生态。极大的激发了,当时炎黄子孙的智慧,和思想潜力。”

“让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圣贤一样的人才辈出!”“再建稷下学宫,说不定会再出几个孔子,老子,墨子……”

……

“稷下学宫,是以黄老学术为主!”秦宇道,“黄老学术中的‘黄’是指黄帝。黄帝不仅武功炬赫,文治方面也成就卓着,是垂拱而治的榜样。”

“纵观华夏几千年历史,但凡用黄老之治的朝代,都是鼎盛时代。比如说文景之治,贞观盛世,当时的王朝,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先生的话,简直说到咱的心坎里了。”朱元章激动的道。

朱元章是打心底推崇黄老之治的,他本没读过书,但却把《道德经》背的滚瓜烂熟,还亲自为《道德经》做注,叫《御注道德经》

朱皇帝在《御注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326章 稷下学宫〗地址https://wap.xbqg888.com/397/397854/32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