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宰相(2/4)

湿,风土人情与中原截然不同,根据过往的经验,每到更换官吏之时,土著必有一乱……”

“这是为何?地方官做得太好,土著思留,不愿放人走吗?”韩孺子问道,他没去过南方,只凭公文,对那边的了解不多。

卓如鹤回道:“倒也不全是,土著之人不识文字、不立字据,一切约定以口头为主,往往邀集多人,当众立誓,事后执行,也只认当时的立誓之人,一有官员调动,土著就以为是要背约。”

韩孺子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原因,“为何不向南方多派文学之官,加以教化?”

卓如鹤道:“自太祖定鼎,大楚从未停止教化,在江南蔚然成风,那里出的状元数量已经过北方,可是更往南的偏远之地,效果甚微,土著鄙视文字,以为无用,甚至视之为阴险卑鄙之物,宁死不学。官员无法,只能顺其自然。”

韩孺子轻叹一声,“边疆国相呢?”

“武帝初期也曾频繁调动国相,可是新国相难与诸侯相处,引不少混乱,甚至有一位诸侯进京自杀,只为控告本国国相。武帝杀掉那名国相,从此再少调动,只求国相与诸侯能相安无事。”

“相安无事的结果就是齐王叛乱?”韩孺子说。

“恰恰是原齐王,为掩饰叛乱,常常主动更换国相。”

“如此说来,这些问题都没办法解决了?”

卓如鹤躬身行礼,“若想一劳永逸,难,一个一个逐渐解决,倒有不少办法。”

“嗯,有劳卓大人写一分对策,朕要细读。”

“遵旨,陛下。”卓如鹤领命告退。

赵若素仍不开口,事实上,他的目光就从来没有转过来。

第三位是新任户部尚书瞿子晰。

六部当中,户部掌管天下人口税赋,职责最为细致,韩孺子让瞿子晰去户部,是想看看自己的这位老师能不能沉下心来。

“流民初定,入春以来,多地缺粮,频频向朝廷告急,瞿先生初掌户部,可有应对之策?”

所有问题都是韩孺子自己想提出来的,赵若素没有参与。

瞿子晰行礼时姿态大度潇洒,颇具古风,回道:“赈灾非户部一家之责,陛下若想调粮,需在勤政殿上提出,群臣共议,户部提供各地数字以供参考,定策之后,再与各部司配合执行。”

韩孺子笑了笑,换一种提问方式,“朕不问户部尚书,只问瞿先生,可有对策?”

瞿子晰想也不想地回道:“民不聊生,此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