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驿馆,陆荀也未必会看。>
而且,她都将信封装好放在书案最显眼的地方了,文鸢最是懂她,等她明天一早醒来的时候,指不定回信都来了。>
这番,好像也没必要非这么着急上赶着现在就要送出去。>
次日,确实如赵瑾姝所想那般。>
文鸢醒来看见了,便主动将这信笺给益阳王送了去。>
但是陆荀看见这一模一样地两封信却是陷入了沉思,她当真有这功力,真的可以完完全全模仿别人的字迹。>
正在陆荀愁绪涌上心头的时候,赵瑾仪又送来了一封信。>
是蓉贵妃的手稿。>
似乎是怕他不信,于是才特意将这东西送来。>
陆荀接过赵瑾仪送来的字迹之后,乍一对比,还真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他还是想不清楚,为什么模仿她的字迹,事后却又不嫁祸与她呢?>
就算是为了他,这件事情也是一样说不通的啊。>
他看着门庭之中飘摇的竹影,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这家伙一直与诗书相近,想必分辨一个字迹,应当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在赵瑾姝被禁足的第三天。>
陆荀出门了。>
地点是【香墨书林】,一个新开的书肆,现在还没什么人气,门庭冷落的样子,真是害怕这新开的书肆明日便不在了。>
但是这般想纯粹就是无稽之谈,因为这书肆本来这最主要的事情也不是卖书。>
主要是他投资地,相当于他安插在皇城中的一个眼。>
届时等他回到益阳之后,有什么风吹草动,他都能第一时间知晓。>
皇帝削藩之心未减,若是他当真要动手,他也好有个早做准备。>
为了不被人发现行踪,陆荀并未从正门出去,而是换了一身行装,从驿馆地后门翻墙而去。>
刚踏进这香墨书林,店铺的老板丰俊卿便摇着折扇向他走近。>
只听他嬉皮笑脸地道:“哟,稀客啊。不知小王爷今日到我这小店,是有何事相商啊?”>
这丰俊卿也算是跟他一起长大的,他家其实世代行商。但是他爹呢,想让他考取功名入仕。>
于是便将年幼的他送进军营给同样年幼的陆荀当伴读。>
但是他这书虽然确实是读多了,学问也有了。>
可能是这祖上行商的基因太过于强大了,这丰俊卿也是没跳出行商的路子。>
最后科举考试也没去,拿着他爹给的盘缠,偷偷默默地开始卖书。>
在益阳卖书的时候,他还代考呢。>
由于每次考试都会成功上榜,最后他干脆就写一些考试的攻略之类的书,卖的风生水起,买到最后,这正经书竟然都成了 。>
还是在他因此进了官府喝了茶,要家里人花钱保释,他爹才知道这小子竟然自己开始做生意了。>
丰老爷子当时气的吹胡子瞪眼的,但是丰俊卿丝毫不理会。>
最后老爷子也只能妥协,允许他经商,但是不允许他沾染丰家的家业,只让他自己白手起家。>
因为当时为了让他能参加科举,他的户籍都是落在老益阳王哪里。>
被老益阳王收为义子,又落了户,严格意义上来讲这般相当于是把这儿子送人了。>
故此,随便他今后从商还是从文,这丰家自己的家业都是不能给他的。>
陆荀看见他也懒得跟他绕弯子,径直拉着他进了书肆后院。>
丰俊卿这个人呢,比较风雅。>
管你什么天大的事情,先老老实实地欣赏一番我的茶艺再说话。>
只见他慢条斯理地将茶泡好之后推到他面前,陆荀这心里是真的不想再与他浪费这些时间。>
于是将他推过来的茶水,直接连茶叶也饮了下去。>
丰俊卿见此,有几分得到错愕。>
什么事情能急成这样子的?往日有着天大的事情,他分明都会先与他品茗一番才说话的。>
只见丰俊卿尴尬地放下手中的茶杯,问道:“行吧,你说,什么事情这般急迫的?”>
陆荀将面前的茶案整个搬开,直接在两人坐着的席子上将袖中藏着的真假两份信摊开给丰俊卿看。>
丰俊卿看着着一模一样地两份信,疑惑地瞧着陆荀。>
“你这是何意?”>
丰俊卿有些摸不清头脑,这时,陆荀又将蓉贵妃的手稿摊开给丰俊卿看。>
这手稿写的是一些曲赋的著译,个中有些许话语他是不赞同的。>
比如这上面怎么能写,女子独立呢?女子怎么独立?她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