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谁说盐碱地无用(2/3)
议吗?
想到这一din。郑如宝又开始犹豫,到现在为止,郑如宝已想了两天。
最终他下定了决心,快速吃完分给自已的那只海虾与面馍后,郑如宝鼓足勇气将自已的想法禀告给发放腰牌回来的军前赞画李忠文。
郑如宝没想到,李忠文听完他建议后,大喜过望,连忙带他去见李啸。
李啸正在自已的房间中准备休息。听得外面李忠文叫喊,连忙让他们进来。
李忠文刚跨入房门。便一脸喜色地对李啸说道:“大人,这位郑如宝军士刚刚向学生建言,倒有个极好的法子为我军增加经济收入。”
李啸顿时来了兴趣,让两人就座详谈。
郑如宝心下拘谨,在一个凳子上斜签着坐下。
“郑如宝,你有何好建议。请一一告诉本官。”李啸和颜悦色地说道。
郑如宝听得李啸言语亲切,心头一暖,忙说道:“李大人,在下认为,我雄唐所内。大量的盐碱城弃置不用,实为可惜。”
李啸叹道:“这盐碱非是本官不想利用,只是上面庄稼难种,没什么好办法,难只能暂时闲置。”
郑如宝忙说道:“大人,这些盐碱地,经改良后,其盐碱程度会减弱很多,虽然还不能用于种粮食,却可以用来种桑树。因为桑树为耐弱盐碱、耐低温干旱之树木,完全可以在改良后的盐碱地上种植。桑树若能种植,便可以养蚕缫丝,此为可为我军一大财源。小人家乡登州,以前在家里时,也在盐碱地种过桑树,若大人信得过我,小人愿为大人改造盐碱地种桑。”
郑如宝的这番话,让李啸不觉心头大喜。
他看过明史资料,知道养蚕缫丝的利润乃是极高,若能改良盐碱地,用来种桑养蚕,却是最好不过。
李啸心下决定,为加快速度,充分利用时间,这一次整治盐碱地,先以一千亩盐碱地为试验。
明末松江府的相关资料中记载,当时每亩桑田可产桑叶1600斤,可养蚕虫10斤,生茧100斤,缫丝10斤。而生丝在明朝国内的价格,大约 是每斤6~7钱银子,每担60~72两这样的价格。也就是说,如果李啸能有1000亩田拿来种桑缫丝的话,每年可获生丝一万斤,售出可得银子5000~6000两。
而且,生丝这种东西,若只在国内销售的话,价格不算太高,真正利润大的,乃是对外出口贸易。明末海外贸易资料显示,当时许多洋商从广州购买生丝贩回欧洲各国,或者转运美洲墨西哥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