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马耆山重工业区(3/3)
现在锻造坊中,每台锻炉边上都有一台水力锻锤,锻锤下是厚厚的铁砧,砧下垫着厚实的柞木墩子,再下面是水泥、石子浇铸的基座。多层复合受力结构,能够承受锻锤落下的巨大冲击力。
这些锻锤都是分别由一座大的蓄水池供水控制,有专门从马耆山上的浔河支流处,建了导水通道,引水入蓄水池,等积水量到了一定程度,便可举起锻锤击打。击打下去后,很快又重新蓄水,这样一来,整个水力锻锤可以循环反复地进行下去。
李啸设计的锻锤分为两种。一种是重两百五十斤,冲程三尺,每分钟落锤10次,用于粗加工。
另一种小的重八十斤,冲程二尺,每分钟落锤20次,用于精细加工。有这项技术,与以前只能靠铁匠们一锤一锤敲打,效率提高了许多,也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李啸原本想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将机械厂与火炮厂也建立起来,但因为火器总头赵杰与三个葡萄牙人都已前往澳门,现在他没有懂火器的专业人材,故枪械厂与火炮厂只能暂时作罢。
不能生产枪炮,那么,可以先做其它事情。
在李啸的计算中,现在这个高炉若用个15次,差不多一个半月,就算中间略有耽搁也是不到两月,他总共可产出钢铁1050吨。李啸计划,其中要生产可用于打造打将领铠甲的共析钢10多吨,用于士兵盔甲与武器的普通钢材与上品高炭精铁则估计产量有350多吨,剩下的650多吨中下品高炭精铁,则可打造普通盔甲、刀剑、与生活用品、农业工具之类。
按明朝三十斤精铁可以制成一件盔甲的用量来看,李啸现在才这么din可怜的军队,现有的钢材量绝对已是绰绰有余。
那么,给自已的军队全新改装,也就成了必须进行的工作了。
李啸决定,要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铠甲,来让自已的军队全部装备上,这种铠甲,必须比明朝最好的铠甲防护力还要先进。
有条件,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李啸不变的信条。(。。)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