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葛公德政 盛世场景(3/3)
理,农业产量很高。>
处于都江堰灌区的绵竹、广汉一带的水田,保持着高达亩产三十斛以上的记录。>
而同时期的曹魏与孙权治下,水田亩产的最高记录,还没这一半.......>
在糜旸的视线中,众多身穿麻衣的百姓正埋头在脚下的田亩中劳作着。>
若是仔细看,他们的脸上都或多或少都流露着幸福的笑容。>
何谓安居乐业?>
脚下有田,手中有粮,这便是所有百姓最向往的安居乐业。>
而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给他们的。>
在诸葛亮执政之前,这众多百姓大多还是豪强大族的佃户,没有人身自由。>
他们一生辛苦劳作,可能都不能有一粒属于自己的粮食。>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自己成为了田地的主人。>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恢复,先汉文景之治时天下富庶的盛世场景。>
所以哪怕诸葛亮明知道屯田收获的粮草更多,但自他执政以来,并没有大规模在蜀中开展屯田之策。>
若说屯田,蜀中沃野千里,并且因之前战乱,从关中逃来了大量无田之百姓,实在是具备屯田的一切天然条件。>
但诸葛亮深知屯田之策一开,长久以往,监督废除,且官侵民利,最后定然会令百姓受到莫大的伤害,这完全违背了当初他出山的初衷。>
在大军进入成都平原的地界之后,远处那座壮阔雄伟的成都城的轮廓已经若隐若现。>
看着离成都城越来越近,糜旸的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建安十六年,那时刘备入蜀,被刘备宠爱的方才少年的糜旸,也一并被他带入蜀中。>
随后建安二十三年糜旸因为糜芳想念儿子,被召回荆州。>
在从建安十六年到建安二十三年八年间,糜旸都一直生活在蜀中。>
这段时间正好是糜旸心智,性格逐渐定型的时间,所以可以说蜀中便是糜旸的第二个故乡。>
糜旸对这里的一切都熟悉无比。>
他对着身旁的邓艾言道:“士载,你观这蜀中民生如何?”>
糜旸在说完这番话的时候,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虽然目前蜀中有这副安居乐业的景象,大多出自诸葛亮、法正、刘巴三人之手。>
但在这三贤中,有两个都是他的老师,这让糜旸与有荣焉。>
邓艾吃惊地看着官道两侧那劳作不息的百姓,以及农田中那宛如一条条生命源泉的水渠,他油然地赞叹道:“真乃书中场景也。”>
邓艾自幼就成为屯田户,所以他对农业发展有着自己的一番看法。>
邓艾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数万亩田亩,在中原长大的他,十数万田亩相连的场景他都见过。>
甚至他见过数十万百姓一起俯首在田作的场景,那是中原国力的底蕴。>
但相比于他在中原所见,也许成都城外这田亩交接的场景不如曹操治下壮大,但他从这里的田亩中感觉到了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
那就是生气。>
北方以屯田制为主,虽然屯田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曹操收集到众多的粮草。>
但在屯田制度下的百姓遭受官府欺压,生活凄惨,他们在劳作时脸上大多是麻木的。>
而成都城外的这蜀中百姓,他们在俯首劳作时脸上是洋溢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笑容,这一点就足够令邓艾感到新奇了。>
田亩交错接连天际,百姓劳作笑声不断。>
在以前,类似的场景邓艾只以为是古人的臆想,但万万没想到,这一切有可能成真。>
这不就是盛世吗?>
据将军所说,这一切都是诸葛公的功劳。>
那如果有朝一日天下都由诸葛公执政,那么天下的盛世是否就会来临呢?>
诸葛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邓艾对其深深的好奇起来。>
随着汉中王队伍的继续行驶,此刻在成都城外十里,已经等好了一众文武大臣。>
他们在一位渊渟岳峙的大臣的带领下,准备迎接着他们王上的归来。>
喜欢糜汉请大家收藏:(.sodu777.)糜汉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高手寂寞3我即天意
封天符师
史上最强阎王
舌尖上的霍格沃茨是变身文吗
在美利坚的田园生活
校花的贴身暗卫
最强战神
重生之腹黑毒妻
神武觉醒
金牌律师的小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