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一五一章 不欢而散(1/6)

苏德战场,局势瞬息万变。

去年冬季至今,苏军趁着德军实力严重受损,在莫斯科周边地区发起了一波又一波连续不断的进攻,截止三月底,苏军一举突破德军经营的普洛特瓦河防线,挺进至中俄罗斯高地,攻占了卡卢加至图拉一线,自开战以来战略态势第一次有了积极的改观。

卡卢加为苏联著名河港和铁路枢纽,工业以械及汽轮制造为主,次为化工、仪器制造及食品加工,而图拉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为著名的钢铁和军工中心城市,图拉的煤炭厂、钢铁厂、械厂、武器厂、弹药厂、拖拉厂等都非常出名,虽然德国人占领期间迁移走了大部分械设备,但依然有小部分生产线保留下来,非常利于苏军就地组织生产并用于作战。

德国人自然不甘心失败,在四月初连续发起反击,苏军刚开始还能坚持,但随着德军援军到达,在布良斯克至奥廖尔一线的兵力由一个集团军猛增到三个集团军,同时还增加了航空打击力量。

苏军压力骤然增大,弹药消耗加速,逐渐抵挡不住德国人的凶猛反扑。

此时,苏联在莫斯科东部地区,还集结了超过十个集团军的有生力量,但是这些部队大多新组建而成,装备极为恶劣,有些连队甚至几个人用一柄步枪,弹药严重不足,更缺乏火炮支持,苏联最高统帅部根本就没有信心把这样的部队送上前线。

现在“租借法案”因为美国自身国力的严重衰退,执行起来已经举步维艰,美元支付也不是那么痛快了,从南华获得的物资越来越少,而苏联自身的产能却面临严重不足,根本支撑不起前线的巨大消耗。

原来的历史上,苏联除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周围的大工业区以及乌克兰和顿涅次盆地上的大工业区外,在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中亚和远东地区还分布有部分工业区。

这其中,乌拉尔山脉的工业区以彼尔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三点为中心向外发展,全长达数百公里,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的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布拉茨克直到贝加尔湖附近的伊尔次克一带,都有大型联合钢铁和军工企业。在靠近阿富汗和中国边境的阿什哈巴德、撒马尔罕、塔什干和阿拉木图等地,也兴建了重工业带。

从军事观点来看,苏联中央政斧在一五、二五计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逆转苍穹 我哥哥超厉害的 我在三国当富豪 帝豪集团叶辰萧初然 吾乃天帝之子 媚眼王妃:夫君难把持 顾少的替嫁甜妻 不爽剧情毁灭者 血狼狂婿 远东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