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3:各有难题(3/5)

“那这个好啊。”张母看着生物质锅炉,“那能用咱们的秸秆换吗?”

“妈,你们每年处理秸秆都是烧,能拿去卖钱你们早就卖了不是吗?不过我可以和秸秆回收场那边商量一下,让他们自己过来把秸秆拉走,这样也省着大家天天偷着去烧秸秆,最后还要被拘留。”

“那你试试吧。”张老汉这次没说儿子想法天真。

得到父亲的认同,张新阳也有了动力。

他知道靠自己不行,第二天去找了高毅江,以整个大队出面联系厂子那边,这样对方派车过来拉秸秆也不用担心变卦而白跑一趟。

何况家家秸秆的事情,也得队上去和老百姓谈。

事情初期谈的并不顺利,毕竟他们附近就有很多秸秆,没有必要花费多余费,还要从四百多公里外过来拉秸秆。

高毅江并没有放弃,私下里和张新阳谈过之后,这事还得由镇里出面,毕竟这是好事,由镇里和海伦那边领导联系,再由那边领导联系厂家。

几经周折,最后通过省农村能源总站那边的领导出面,生物燃料加工厂那边同意过来拉秸秆,但是秸秆打包要由他们自己完成。

高毅江松了口气,另一个难题又来了。

他们这边打包机还真不多,倒是他去南方时看到过打包的秸秆。

而且一台打包机要十六七万,雇打包机打包的费用老百姓一定不想出。

高毅江这几天往张家跑得多,说起打包费用来。

“三百多一晌地,按理说不多,可老百姓过日子仔细,一分钱掰成两分花,一把火烧了还能给土地做肥料,谁会心甘情愿掏那三百多块钱?”

而且谁家只是一晌地?多是一晌半地,这样差不多就五百块钱。

别看现在家家条件好了,可年岁大的人和儿子分开过,过年也不会舍得掏五百元买年货,所以这五百块钱想让他们往外掏,怕是难。

高毅江去张家的时候多了,村里也就慢慢知道他们在为秸秆处理的事情忙,现在没事家里闲下来,听说张家买了一个新能源锅炉,不用烧煤,好奇的人都过来看了。

现在外面零下十多度,对北方人来说还不算冷,一般家里都是早晚烧一下锅炉,把屋里暖暖就行了,反正睡觉时往热炕上一趟,盖着厚被子也不冷。

但是进了张家就不一样,锅炉烧了之后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