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面带猪像、心中嘹亮(2/3)
可热。
安禄山这货“面带猪像、心中嘹亮”,他知道,别看他又是东平郡王又是双料节度使的,除了“有用”之外,真正能够让满朝文武冲着他笑脸相迎的,还是李老三的宠信。
对于别人,他可以无所谓,但是对于王鉷,那可不行。
为啥?
因为人家王鉷和他一样,也极其受李老三的宠信,真要是两个人不对付了,在李老三面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的结果,还真不一定如何呢,况且,他出征在即,远在幽州,对李老三的影响力,鞭长莫及,要是在这种时候,人家王鉷在李老三面前说自己两句“小话”,李老三要是信以为真的话,那自己不就“失宠”了吗!?
真到了那个时候,哪里还有满朝文武一同来送行的场面?说不定,今天送行之人,都会给他安禄山“送行”到鬼门关去了!
所以,他还真不愿意得罪王鉷。
如果说,仅仅是第一个原因,让安禄山不想得罪王鉷的话,那么,第二个原因,就是让他“不敢”得罪王鉷了。
什么原因?
王鉷,是大唐的钱袋子,至少,是钱袋子之一。
安禄山确实有点“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能耐”,但是统领着幽州、河东两个方镇的他,可不仅仅是一个满脑子刀枪剑戟的莽汉,他至少知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出征塞外……
没草料,行吗?战马都能给你饿瘦了,跑都跑不起来!
没兵器,行吗?横刀一把,一刀砍木头上,木头没事,横刀断了,这还怎么打仗?
没甲胄,行吗?塞外胡人好歹也有一身皮甲护身呢,大唐军士要是出征,就穿着布衣?那是送死去!
草料、兵器、甲胄……还没算最重要的粮食……这些东西,才是决定一场战役最后结果的最终因素。
说白了,就一个字,钱!
没钱,安禄山就算是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
而大唐的钱财,都掌握在谁的手里?
别的时期不说了,只说天宝年间,只有两处。
一处,扬州,另外一处,就是王鉷统领的户部。
扬州,别说了,那是人家谢三郎的地界!
和别人,不知道,和他安禄山,死敌!而且还是当面拼过刀子、日后相见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那种!
指望着扬州支援他安禄山,做梦!
别看人家谢三郎每年万万贯地往朝廷送钱,天子李老三又极其宠信安禄山,但是,就算是李老三也不好意思没完没了地用扬州的钱财赏赐给安禄山,要不然,真把谢三郎那个脸黑心狠的逼急了,人家不往朝廷送钱了,怎么办?李老三都没地方哭去!更不用说他安禄山了!
那么,现在的局势很明显了,朝廷的钱袋子,就俩,一个扬州,根本不会支援他安禄山,剩下的另一个,他安禄山还不得好好地对待?
所以,安禄山自从知道王鉷以侍郎之身执掌尚书省户部,就一直对他客客气气的。
今天,如此礼遇,也是往日里的习惯而已。
王鉷一见安禄山如此,也挺高兴。
不管什么原因吧,人家安禄山如今在李老三那里炙手可热啊,大唐将领出征,有几个能劳动满朝文武齐齐相送的?而今天现场来的这些,不是尚书就是侍郎的,你看安禄山喝酒的时候,什么时候这么客气过?
他如此对自己,就是面子!
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你给我面子,我就给你面子!
两个人碰杯,饮酒,同时亮出杯底,滴酒不剩,相视哈哈大笑,还颇有意思“相得”的味道。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个人端着酒杯过来了。
“东平王,老夫也敬你一个,祝愿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也祝愿你杨威于域外,护佑我大唐百姓安居乐业!”
安禄山一见来人,更客气了。
正色,正冠,正衣,自然不必多说,一杯酒喝完,竟然抢过了旁边侍者手上的酒壶,亲自为来人再次倒满美酒。
谁的牌面,比王鉷还大?
那还用说吗?
大唐首相,李林甫!
说实话,安禄山对李林甫的感觉,还挺复杂的。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有点瞧不上李林甫,即便李林甫当时已经是大唐首相了。
为啥?
因为“面带猪像、心中嘹亮”的安禄山,还挺能瞎琢磨。
你李林甫是大唐首相不错,你再牛逼,还能牛逼过张九龄去?开元二十三年,我安禄山到洛阳受审,当时的大唐首相张九龄,被谢三郎说服,一心一喜地要杀我,结果怎么样?没戏!
当时你李林甫干啥呢?不过刚刚进入政事堂,还被人家张九龄压制得连话都说不全呢……
那么逻辑就通了,你李林甫,不如张九龄,张九龄和谢三郎联手,都奈何不了我,你能怎么着我安禄山!?
所以,人家安禄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撩火小萌妻:总裁老公狠狠爱
全民武道
学霸同桌来自未来
在下壶中仙
法医狂妃:废材七公主
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
带着系统去天龙
非典型性影后
八零年代,娇软学霸嫁给最野糙汉
因为怕痛所以全点防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