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我要回家(1/2)
朱允炆一下子懵了。
都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这王大人比自己高出四五级,还不把我压扁了。
“唉,大人也许是性子急,打是爱,踢一脚就踢一脚吧。”
朱县令早有耳闻,大唐初期,河南道的大小官员没有人不惧怕王宝庆的。
有人默默统计,他从武德元年任河南府尹以来,被他扇耳光,脚踢、拳打的官员,保守数字也有18人次之多。
洛阳县的一个乡正,因为涝季田间排水沟堵塞,导致田间积水,王大人亲临现场,一看田里汪洋一片,顿时冒火,一拳把那个乡正打成脑震荡。
二里桥的一个里正,麦收期间,不去田地里督促村民收麦子,大中午街上一家酒馆喝酒。王大人微服私访时,上前盘问,竟然将酒桌给掀翻。
后来,二里桥的那个混账东西,不仅丢了官,还被王大人打了耳光。
朱县令大脑空白,稳稳情绪,在地上翻滚一圈,忙忙爬起来,来不及拍掉官袍上的草木,弯腰赔笑,“大人,再给我几天时间,我一定拿住凶犯。”
“一个月时间,够不够?今天是5月25日,到6月25日,能不能抓到凶手。”王宝庆喘着粗气,从牙齿里蹦出几个字,山羊胡子气得飞扬起来。
“大人,只是我手下的人手不够,这几个胥吏,办案经验不足。能否派一名刑侦高手过来。”
王宝庆拍拍脑袋,忽然大声嚷道:“你不说我还忘了。内史令箫大人向我推荐一个人。我看很合适。”
“那他是谁啊?”朱县令急忙问道。
“梁郡山神庙的李成高,就是当年威震辽东的鹰扬郎将李成新的二弟。这个人武艺高强,外号‘李一刀’。”
“李二叔。”
朱县令心里咯噔一下,李清扬的二叔,他不是在河池郡吗。
哦,跟着箫大人干过,好好,不管你小子能力如何。就凭着箫大人的推荐,你府尹也得高看一眼吧。
东都别驾宋大人,你怕他给你差评。
这内史令可不是虚职。
如今皇上宫廷里的内务管理,全部交给箫大人,官员赏封、职务晋级、政令变革,哪一条都离不开他。
你王宝庆生性耿直,也不会直言冲撞内使大人。有几个脑袋,敢与内史令大人作对。
一个旧人用不好,那可不是我朱允炆的事。
这年头,在地方上做官,可得有靠山。箫大人,就是李成高的靠山。
朱县令面部表情微微舒缓起来,抓不到凶手,我看谁敢动内史令的人。
“那好,快快让他来上班。我都快急成神经病了。”
“唉,你又是个急性子了。你放心,人,明天上午就让他去报到。”
王宝庆拉着朱县令,绕着江府废墟看了一圈。一双熊猫眼突然外翻。
杀手装神弄鬼,善于乔装。
带着古人脸谱作案,手段残忍,嗜血成性。
朱大人,你可不要误我。凶手抓不到,还没有一点线索。你让我如何向宋大人交代?”
朱允炆简直是倒霉透了。
一个月之内,洛阳县出现两次惊天大案。同一个县域,同一个地点,而且被害人是同一个家族。
哪有这么巧合的,分明是仇家作案。
第一次,血洗江府。关键点“关公”+“青龙偃月刀”。
第二次,更是明目张胆的杀人,就像杀猪宰羊一样,把江氏兄弟当场劈死。关键词“李逵”+“双板斧”。
江家大少爷是幽州大都督府禁卫军总教头,镇守边关,杀敌无数。
可是,遇到这个李逵,竟然吓得大小便失禁。
杀手也太狠了吧。板斧镇住总教头。
遇难的还有十几位幽州军士以及江家七八个扈从。
问现场目击证人,都说没看清来人的面目。胆大的硬说是李逵显灵。
朱县令百思不得其解,府尹大人逼着破案,这杀手到底在哪里。
他看着王大人阴沉着脸,只好再次保证,“府尹大人,下官一定尽快破案。”
“朱县令,不要含糊其辞,什么是尽快。这么大的案子,借口是什么李逵现身。我看,你这就是瞎胡闹。”
河南府尹王宝庆根本不相信什么关公、李逵的,铁青着脸,指着朱县令的鼻子大骂,“你要是不能快速侦破江家血案,恐怕宋大人就会给我差评。”
朱县令知道,东都别驾的京察评语很关键,今年京察给个综合评定不满意,府尹想晋升二品大员,可能就要落空了。
五年才有一次晋升的机会,且,符合晋升条件的官员多了去了,只要京察给个差评,那就晋升无望了。
无望,你就得再耗五年。
人生能有几个五年。
我王宝庆快六十岁的人了,再不升职,黄花菜就凉了。
那边王一策带着十几个捕快,忙着清理现场。
将焦头烂额的江氏兄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冷面总裁的欢脱娇妻
韩娱之纤素
史上最强太子爷(又名:极品皇太子)
又想骗我养猫
闪婚后爱:靳少,请节制
我在西幻种田
穿成年代文里的学霸
凌啸九天
都市最强仙尊
战地军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