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欲归,回京(1/2)
狄咏归期已近,却也还有事要做,抚恤赏赐之事要移交给苗继宣继续做,那些甲胄战利品也要分发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要登记入库。
接着就是关于禁军补充员额之事,要从厢军里挑选精壮者,再补禁军数额,乃至牢营的精锐者。西北招兵之事,也要安排。
狄咏有一个想法,先要补齐之前禁军的损失,其次就是要稍稍扩军,扩军这件事,在西北不难,军队名额多的是,禁军有名额,厢军也有名额。
甚至狄咏也可以向朝廷,向枢密院争取到更多的编制名额。
其中真正的难处就在于钱,没钱,就不可能扩军。
编制是小事,钱是大事。
所以这扩军之事,狄咏也是先稍微扩一扩,毕竟劫掠之事,进项虽不少,却是抚恤加封赏太多。
牧马,这事得安排妥当,种愕为主事,不仅是养马的主事,更是练骑兵的主事。几处马场,皆要查看清楚,马场与堡寨城池,要互为犄角,互相能照看。
骑兵兵源,就从之前那些随着吴睿上阵的骑马步卒中直接改编。
然后还有苗继宣升官的事情,一步一步来,先升延安知府,再想办法把附近州府军都合并为一个行政单位,置经略制置使。
怎么给苗继宣升官,这也要有一点操作,先要详细给苗继宣请功。
然后,再让一人在京城保举苗继宣为延安知府。
谁来保举呢?
冯京!
这是狄咏的人情了,该冯京还一下了。但这事还并非要冯京去与皇帝说,冯京没这职能,资格也还差一点。
其实就是要富弼去保举。
至于怎么让富弼去保举,狄咏倒是不管,反正这事交给冯京,一封信去就是,反正富弼对冯京是无比看重的,保举一个知府,对于宰相而言,不过就是在朝堂上提一句的事,更何况苗继宣还真有大功劳。
请功之事,对于狄咏这个主帅而言,也是一个大工程,许多人的功劳,都要事无巨细记录清楚,主要都是军将士卒,这些都是要报到枢密院去的。
这事,狄咏必须得做好,不能有任何遗漏,也要避免麾下之人争抢,乃至反目成仇,这就需要狄咏这么个裁判法官来明察秋毫。
每个人多大的功劳,都要狄咏有一个自己的建议。
战事是基本结束了,之后的事情,也是焦头烂额。
还有各部布防之事,也要一一安排,比如石州城,先让苗继宣在这里镇守,吴睿为副,新建的明堂川城池,取名为朔方城,让种愕进驻。
待得苗继宣升官了,吴睿就领石州防务,朔方城西北,毛乌素沙漠之旁,明堂川最上游的发源地处,还有一座新城,取名定远,这也是古名,隋唐之时用的,折克柔带着折家军在定远城。
至于堡寨之名,倒也好取,什么破羌,定羌,宁羌……党项人,其实是羌人一支。
至于朔方府,狄咏准备再晚一点成立,至少要到苗继宣成为经略制置使的时候,再让这五六百里地另为一府,此时就一并都让苗继宣管着。
这些事,林林总总,让狄咏忙得是脚不沾地。
一直到冯京再次路过石州,狄咏依旧还没有回京,甚至都没来得及与出使西夏的冯京见上一面。
因为当时,狄咏正在定远城,检阅着折家军队,又到朔方城去视察种家军的情况,以及骑兵整训的情况,特别是具装甲骑之事,这是重中之重,王大亲自在此主事,专门负责具装甲骑的组建,五千人,也取名为静塞军。
在这之后,狄咏终于上书了,把所有工作汇报一番,最后写明,欲归。
还得等朝廷快马回复,同意归京,狄咏才能启程。
不过也还要绕一绕路,先往正南走,去京兆府,去见一见梁适。
梁相公在京兆府,那真是天怒人怨了,却也心情极好,只听闻狄咏要来一趟,那是日日期盼,每日大早都派人到城门口等着。
狄咏,带着从京城带来的二三百人,杨得忠雷达李宪等人,回京自是有封赏。
也还带着从西军挑选的五百号精骑,这五百号人,都是封赏之人,意思就是狄咏亲兵,也是一种荣誉封赏,能成小狄相公亲兵的,就是封赏的头衔,就是荣耀,能得荣耀,必然有功,腰间都挂过几个头颅的精锐。
这些人,以轮戍入京,编入禁军,轮戍结束,再归西北。
五个都曲,牛大,或者说牛勇,就是其中一个都头,他跟随王大习练武艺已然两三个月了,骑术早已熟稔,武器也耍得熟练,射术也有不少长进,还待更加勤学苦练。
七八百骑,铁甲一丛丛,旌旗如林,那也是声势浩大。
远远得见,哪怕没看到大纛之上的名号,也猜得到是那西北大胜凯旋的小狄相公。
狄咏才到城门,梁适梁相公,已然也到了城门。
第一句话:“子道啊,想煞我也!”
也得回一句不是?狄咏上前一搂:“梁相公,想煞子道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刺杀墨一君的那些日子
综漫之碰撞
怪医圣手要老不老
妹夫变老公:蒋先生,别闹
红灯闪耀的街区
妻居一品
贵婿凶猛李辰安宁楚楚全文完整版
寒门崛起
唐朝小闲人
极品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