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君有情,臣有义,家国何愁不兴(1/2)
“陛下,如今局面,臣无良策矣,唯有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唯有带着全家老幼上城去守,如此以待援军!臣有罪啊!”耶律乙辛磕着头!
皇帝无奈,轻轻摇头,他其实知道没什么办法了,只是侥幸一问而已……
皇帝唯有自我鼓励:“唯有死战,死战不退!”
“臣在担忧另外一件事情……”耶律乙辛先抛出一个小钩子。
“何事?”皇帝被吓一跳,还有什么事情在如今值得担忧?
“陛下,各路援军多则多也,但都是仓促而来,朝廷连连下诏,陛下连连手谕,催促无数,几路大军加在一起,三四十万之多,仓促到得燕京,何处就粮啊,此战,长久之战也,往后皆是攻坚克难之事,此事不决,后事更忧也!莫不是要劫掠乡里……那这燕云,就真要失了……”耶律乙辛担忧不已,皆是为国殚精竭虑之思。
皇帝闻言大惊,这几天,急坏了,只急着援军怎么还不到……
只想着,援军一到,危机立除!
只想着,援军一到,燕京无忧!
皇帝也急了,急中生智:“教燕云各处大户赶紧去凑啊,共赴国难之时,岂能不为国出力!”
这话,也不假,真要说大规模的粮食,还得是大户人家多!
“陛下,陛下啊……臣也想过啊……但这些大户何处存的粮?燕京城外,宋人大军来去驰骋犹入无人之境,岂还有剩余?这燕京城内,皆是不事农桑之人,家家户户,皆靠买粮度日,又岂能缺得供应?往东去,不过蓟州滦州之地,本就搜刮过一轮了,皆失在归义范阳之处,再去搜刮,岂又有多少余地?莫不是要激民变?臣有直语啊……”
耶律乙辛一边说,一边哭,哭声没有,泪如雨下。
“直语还等什么?这般时候,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皇帝也陷入悲哀之中,氛围到这里了。
“陛下,那臣就直说了,我大辽之权贵,我大辽那些达官显贵,多自私自利醉生梦死之徒,便是家国沦丧,也改不了他们自私自利之心啊,岂能寄望他们真正拿出大量钱粮出来?”耶律乙辛话音一落,哭声这回就出来了……
君臣二人,只差一个抱头痛哭了,若非身份有别,这头肯定就抱到了一起。
这国家,这个国家的人,这个国家的达官显贵们,对不住这两个人,更对不住皇帝!
情况真到了这个地步吗?
其实远远没有,劫掠乡里不行,但大军,乃至朝廷,“劫掠”富家大户,其实是可以做的,有什么不行?
几十万大军来了,不可能真的饿死!几百万人口的地方,真能饿死三四十万人?
古往今来的战争,永远都是这手段。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还管得了这个?
但,历史往往就是这么怪,几千万人口的中原王朝,许多时候,就真的可以让百十万军队里许多人挨饿受冻,比如明末。
这是什么原因?国家制度糜烂了而已,国家资源的调配与分配系统完全失效。
就如此时君臣之语,耶律乙辛说,皇帝耶律洪基无奈无奈……这大辽虽不至于到了明末那般地步,但也在走向那个趋势了。
皇帝只问一语:“乙辛,这燕京,还守得住吗?”
其实,守得住的可能很大,历史上北宋末年,女真大金的铁蹄气势如虹,先灭大辽,再纵横半个北宋,兵锋就在汴京城墙之下,那汴京城,依旧守得住,军民一心尔。
再往后许多年,草原之绝世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率兵攻打燕京,燕京在士气如虹、天下无敌的铁木真蒙古铁蹄之下,也能困守孤城好几个月。
连狄咏自己都没有把握能攻下此时此刻的这座辽国都城。
但耶律乙辛却不答话,既不说能守住,也不说守不住,就是沉默。
皇帝轻轻抬头,看向天空,无奈至极:“列祖列宗在上,这燕京城难道真要失在朕手吗?”
耶律乙辛忽然开口一语:“陛下,臣想来想去,有一缓兵之计,怕是不成,却也不得不试一试了,还请陛下准许臣出城去见狄咏!”
“求和?”耶律洪基面色一变。
“岂能求和?如此深仇大恨,岂能与那宋人求和!”耶律乙辛口气坚定,咬牙切齿,仇深似海。
“那是……”皇帝心下一松,求和,万万不能!死战罢了!披甲百万之国,几十万大军,哪怕吃马,也要在这燕云拼了!
“陛下,缓兵之计也,怕是不成之策,却是此时此刻,无论如何,也要试一试了!”耶律乙辛说着。
“你说就是……”
“陛下,此番我大辽之败,败在何处?仓促也,仓促应战,诸般军务后勤,皆无准备。我大辽勇士,岂能打不过孱弱南人?但有充足之准备,几十万大军,又岂是宋人可以抵挡?所以,臣刚才想了一策,出城去见那狄咏,看看他狄咏到底要什么……难道他还真有那灭亡我大辽的痴想妄想不成,定然无有!”
耶律乙辛说着说着,看了看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唐风色
督主,长公主又带崽爬墙了
远离暴君
我体内的龙觉醒了
我在圣墟登录遮天
二嫁高门
女人花
官道情路
我的绝美老板娘
劈你的雷已经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