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建立矿场,再见思凝!(1/10)

若是能成为中芯国际的大股东,甚至控股中芯国际,自然最好。

毕竟当下的中芯国际,市值只有一百亿左右。

还处于低位,前途可期。

但可惜,中芯国际内部的股权争夺,不是一般地激烈,骚操作也多!

王逸想要控股,真的太难。

不过,王逸也有自己的优势,除了资金,还有订单!

65nm智能芯片的大订单!

以及手授权,也是中芯国际发力电信芯片的基础!

中芯国际之前引入大唐投资,除了缺钱,另一个原因就是冲着大唐手中的a,来做移动3芯片。

但a移动3的未来,并不乐观,很快就凉了。

而王逸手中授权却是当下,乃至今后做电信芯片,都必不可少的基础专利,比大唐的a重要多了!

这些,都是王逸入股中芯国际,跻身甚至掌控中芯国际董事会的资本!

当然,若是进展不顺,就只能收购晶圆厂,甚至自建晶圆厂。

但可惜,这烧钱太多了,短期内困难。

当下建一个8英寸晶圆厂,需要70亿人民币起步。

建一个12英寸的晶圆厂,要200亿起步!

这还是2011年前的价格,几年后,12英寸晶圆厂会涨到400亿以上!

晶圆厂,就是这么烧钱。

至于那些几十亿就收购了一个半导体企业,那是因为该企业只是芯片设计,没有晶圆厂,无法量产芯片。

这种芯片设计公司,没多少固定资产,才不值钱。

毕竟一座8英寸晶圆厂的价值,就是70亿+了。

想要低价收购,除非股份置换。

比如中芯国际收购摩托罗拉的8寸晶圆厂,也买不起,就是用中芯国际的股份进行置换的,才低价收购的。

没办法,晶圆厂太烧钱了。

王逸也知道中芯国际内部混乱,甚至是猪队友,也想直接收购一座晶圆厂,奈何穷,拿不出200亿!

12英寸的晶圆厂200亿起步,根本买不起。

至于8寸晶圆厂,也得70亿,短期内也不现实。

倒是6寸晶圆厂便宜,小几十亿就够了,但是没意义。

6英寸晶圆厂太落后,量产90nm芯片都困难。

8英寸晶圆厂同样落后,最多能生产90nm芯片,根本做不了王逸需要的65nm,想都别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最新更新章节〖第228章 建立矿场,再见思凝!〗地址https://wap.xbqg888.com/495/49551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