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唯一的“气眼”(2/3)



不光是明人们在追捧,就连一些海客也想弄一些到南洋去贩卖。

到了八月末,五家联合将每日的供应数目提升到了三十六套,但是点蔻的黑市价格依旧坚挺如斯。

五家脂粉行身后的人家,这段日子真真算得上是日进斗金。

而张守言手里的起步资本也在迅速积累。

一个多月下来,他一共向五家脂粉行提供了六千套点蔻,陆续回收了42000两金子,折合纯金125万多克,价值三亿多。

八月二十,张守言让徐宝很遗憾的通知五家脂粉行,点蔻已经断货,下次从海外运来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八月二十一,黑市上的点蔻价格瞬间暴涨,单支在南京本地的价格都突破了七两黄金,而成套的点蔻有人开价到了六十两,也无人愿意出手。

崇祯十二年的江南乡试也在八月十五这天开考。

之前在两位小妾的指点下,张守言的毛笔字算是有了极大的提升,他也早就准备好了本次乡试的文章,自己不知私下默写了多少遍,早已烂熟于胸。

昏天黑地的三天考下来,张守言觉得自己都馊了。

八月二十日,乡试张榜。

被万众看好的侯方域、冒襄全部落榜,而张守言却列在了倒数第三名,高举人的侄儿成了孙山,刚好最后一名。

张守言与高家叔侄欢饮几日,正要准备还乡,但高举人却带来了一个消息:复社的那帮读书人又开始搞事情,他们重新刊发了《留都防乱公贴》,势必要把阮大铖驱逐出南京。

还有人告诉高举人,在数次集会中,复社几位主要年轻人物居然都在拿张守言贪图享乐、其实无才来说事,只说张守言的中举怕是有所内涵,还把张守言的祖籍拿出来说事,闹得沸沸扬扬。

“侯某人与李大家的好事一直耽搁,却反倒怪到了你的头上,”送走了高举人,张守言对董小宛调笑了一声,“我的脾气也不好,更从来没有被动挨打的习惯。”

他转头叫来了改名为黄彪的黄三虎和徐宝,让两人出去往酒楼瓦舍走了一遭,私下传出去一个消息。

“前户部尚书侯恂在京狱中重病不起!”

消息传开不足半日,侯方域不得不立即起身去北京“尽孝”,而他与李香君的好事也只能暂时告一段落。

弄走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天下1639】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八章 唯一的“气眼”〗地址https://wap.xbqg888.com/499/499329/1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