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2章 军功爵之始(1/4)

其实在北疆这个地方,煤气中毒这件事,并不是一件小事。

北疆的人口本来就少,因为赤阳城是新建造的边塞城市,常年会有烽烟燃起,所以此地除了武帝之后遗留下来的北荒人和少量游走于汉荒两地的行商之外,就全都是戍北的将士们,还有他们随迁而来的家眷了。

当年武帝驾崩之后,被立为太子的先帝继位。这位与赤阳王一母同胞的亲兄长,登上帝位后,为保北地不被北荒铁蹄践踏,第一件大事就是倾国之力,建造了这座赤阳城。

当时的汉风国,由于将近二十年的连番大战,虽然最后取得了大胜,夺回了长洛所在的豫安以及临靠豫安的延昌两郡,更在燕门获得了大胜,打下了将近千里之地。只是这些打下来的土地,早就被多年的战争彻底打烂,不仅没有得到半点的收益,反而变得如同荒野一般,流民遍地。

本来就被这场经年累月的大战,几乎掏空了汉风国往上数代攒下来的殷实家底。现在又不得不拿出了大笔的支出,来安置那些流民,以及帮助他们恢复两郡的生产。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赤阳城这座雄关要塞级别的大城强行开始建造。整整十年的建设周期,数十万民夫的征召,差点把汉风国本就干涸的财政拖到完全崩溃。

然而,等到赤阳城竣工之后,汉风国的满朝文武面对这样一座让他们无比安心的边防要塞,却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没人愿意迁往这座北疆新城。

同在北地的延昌,豫安两郡就不用说了,刚刚从战乱里熬出来,才安稳了没几天,就要他们再次去烽火狼烟的边塞,鬼才愿意呢。如果是在十年前刚刚收复的时候,估计这些连活都活不下去的战争流民,在能有一个安身之处的情况下,绝对会很乐意的前往坚固空旷的赤阳城。可现在的话,他们毕竟已经在这里安家立业了十年,产业和人脉都在此重新建立了起来,农耕民族人离乡贱的传统观念之下,要他们放弃这一切跟你去开荒,算了吧,还不如早点洗洗睡呢。

更何况,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北地两郡多数都是汉胡杂居。特别是在北荒统治的百多年里,这里的汉胡人口比例巅峰时将近达到了1:3,已就算是收复之后,经过了战乱的人口削减,以及战后的北荒部落大规模主动撤回草原,再加上汉风庙堂之中,对这些胡人不断执行的小规模中部郡县迁移计划,这两郡的汉胡比例依旧维持在一比一上。

如果过量的迁移汉家百姓,那北接赤阳边塞,南有国都长洛的两郡,胡人的数量将完全压制正统的汉风百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