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 142 章 第□□回 藏隐忧,朝堂风云祸江湖(1/8)

包拯神色清明,目光沉沉。

天圣七年的案子是冤案吗?不是,那是在朝为官之人扶持太后登帝不成而祸及满门,欲改赵氏江山的朝臣于赵氏而言自然是乱臣贼子。

可他们就该死吗?

不说那些无辜的稚子妇孺,就连那几位做主上书的朝臣也是生平从不为恶,一心为民生社稷谋划过江山几何的官宦,便是有几分私心计较荣宠,揣测上位者心思求从龙之功,又哪里担得上大奸大恶、不忠不臣之名。敢问这朝堂之上有多少朝臣没有心思身居高位、世代荣宠,伴君如伴虎,路摆在面前,看各自是如何战战兢兢抉择罢了。

但这江山是赵氏的,容不得任何他人来算计。

先太后刘氏是个有治国之才,也是个明白人,因而也能狠毒到对上书所有朝臣都赶尽杀绝,断绝此路换得身后贤名与赵祯信任,也保她父族刘家的世代安宁。而这朝堂之上谁人不知这是一起翻不了的案子,那些死去的无辜之人是翻不了这罪名的。

包拯便是想审这旧案,又还能翻出什么其他的公道来?

如果要说不公道之处,那便是掌权者的心狠手辣了。

牵着绳子的人,说那些都是余孽同党,杀便杀了,三岁孩童还是七十老妪的命都不过他们手心中的尘埃罢了。

许久的沉静之中,二人相视的目光之中俱是对朝堂的心知肚明。

昨夜集英殿的赵祯、八贤王还有庞太师明白,在开封府衙拦下展昭的公孙策明白,三言两语隐约猜到真相的展昭明白,从棺材铺周师傅口中得知原委的白玉堂亦是明白。

既不能说翻案的公道,那便只有仇怨。

那无辜的亡人是该恨一家之长的错误抉择,还是该恨刘太后的败退与狠绝,又或者是该恨牵头的刘家,还是该恨最终把控朝堂、眼睁睁地看着懿旨下达的当今圣上?

崔珏无一不恨,恨他父亲,也恨刘家,自然也恨极了太后刘氏与今上赵祯,只是父亲被斩、刘后薨逝多年,最终他选择挥刀的是那刘家罢了,这是他心中仅剩的对天下的仁义与侠心。

“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包拯应答崔珏,平静的声音最终还是穿过这浮沉的罪恶指出真实来,“却不是杀害无辜百姓换你想要的还治其人之身。”

崔珏神色不变,仿佛再没有什么话语能击倒他心里由仇恨浇灌而成的磐石,“不错,崔钰九年前就死了,而崔珏只是来讨命的地府恶鬼。而恶鬼自然不会理会将仇人拉下地府时,会不会错带上其他性命。”行恶便是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