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4 章 第四回 调虎计,诸人动向各有因(4/13)
得利,便只当是小打小闹匪军侵扰罢了。府州边境因折家军威名,渐渐少有人前去侵扰,叶小差这才说无仗可打。可偏偏如此安宁的府州,却民多胥怨、种落逃散,只因折继宣四年来横征暴敛,人心难定,坐于汴梁的天子焉能不忧。
而数年来,边境也渐成规模,陕西路环州、庆州,边寨排列密集,不说有宋军将领把守,还多山川迷道,难破缺口;泾州、源州则壁垒坚固,屯兵诸多、甲骑精强;至于熙州、河州,乃是吐蕃首领与宋结盟、率兵驻守,牵制西夏;唯有鄜州、延州其地阔远,而贼所入路颇多。又寨栅疏远,无宿将精卒,藩部熟谙山川形势1。
也正是因此,延州乃西北边境要地,比易守难攻、折家军治下的府州还要要紧。朝堂自是要派将领镇守此地。
而如今延州范雍,原是资政殿学士、吏部侍郎,先帝之臣,曾于渭州治水救灾有功、多上谏言兵事,素有敢言恤民的贤名,乃是今年二月拜振武节度使、知延州。振武节度使虽是虚衔,算来称得上这西北边关统帅,亦有调兵之权,便是折家军也该听命于他,只不过折家军素来独成一支,世世代代,不轻易受朝堂管束。因而范雍曾于三月绕过折家军,唆使丰州蕃人种落发兵西夏,也是合情合理之举,只是多叫折家军心头忍了一口气罢了。
范雍之前延州知州名郭劝,是个进士出身的文官,虽廉洁奉公、曾拒西夏李元昊贿赂,但实在是个谨小慎微、畏战怕事的书呆子。其间诸多荒唐决策不表,只道这范雍,于郭劝截然不同,如王朝前来上禀之语,几番主动为战。
此人才学领兵如何尚且不论,只一条,他曾是吏部侍郎。
吏部有异,包拯已有所察觉。
朝堂深潭里不知是谁浑水摸鱼,竟将手伸到吏部与科举之上。
吏部官员同流合污,地方官员调任混乱,更有卖官鬻爵,将江湖草莽放入官场。自渝州一案后,包拯便暗中奉命调查此事,展昭与白玉堂南下,打着捉贼名头,实则也是沿路一探数位地方官员。然而二人匆匆一探焉能有得,其背后自然有包公另作安排,让马汉、张龙二人也悄悄离京、乔装改扮,细细暗访调查展昭与白玉堂觉得不妥之处。
换句话说,展昭与白玉堂这大张旗鼓之行,是故意引人注目。
渝州一案后,吕文茂与罗善身死,可见幕后之人多半警惕,这才杀人灭口。展昭与白玉堂虽打着捉贼名头,实则不过是瞒朝堂不知此事的无关之人,实则那与此案有关之人多半心知肚明。二人照包拯安排,一探便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