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我呸(3/5)
功的手下,是参与蓟州之战的将士。
至于黄得功本人,按照崇祯皇帝的旨意,还是要留在凤阳这边坐镇。
周遇吉领军北返,刚好是秋收之后,不用携带大量的军粮,沿途自有补给,并且过了徐州之后,在运河征调船只,水陆两路并进,加快了速度。
最终,在十月初的时候,历经一个月少点,终于赶到了京师。
……………………
再说崇祯皇帝这边,他正在忙着搞基建,兴修水利,修建水泥路,修铁路等恢复民生的这些事情,结果没想到,蓟辽总督解学龙发来急报,说锦州建虏有异动,大规模的兵力越过宁远,侵袭宁远到山海关前的这些地方,粮食被抢了不少。
但是,解学龙手中,只有守城的白杆军,没有能力去和建虏野战,因此向京师求援,要求增兵。
对于关外的情况,崇祯皇帝也是两眼一抹黑。
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就算有刘伟超在,也已经没法去作弊,知道建虏的情况。靈魊尛説
崇祯皇帝收到军情的时候,便立刻召开御前会议。
他手下的大臣,包括首辅贺逢圣和左懋第等人,纷纷上奏,要求从江南调回一部分精锐军队,以应对建虏的异动。
他们就怕长城防线不够牢固,一旦再度被建虏攻破,从而肆虐京畿之地的话,那所有一切重建都会付之流水,这是朝廷没法承受的。
特别是钢铁厂、铁路等等,全都是没有一点防御能力,是修建在城外的。
说到底,一次蓟州之战的胜利,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建虏已经不堪一击。建虏多年胜仗所累及起来的心理影响,依旧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更不用说,当初蓟州之战能打败建虏的军队,大部分,或者说主力都被调去了南方平乱。
就算这些朝堂诸公有不少是南方人,可是,面对建虏的威胁,他们还是怕的,就想着从南方调回一部分精锐。
对于这个情况,崇祯皇帝自然也会去问刘伟超的意见。
而刘伟超这边,并没有直接给出意见,按照刘伟超的说法,就是他毕竟是隔了一个世界,直接来指点江山,怕是会纸上谈兵。
当然,虽然如此个说法,但是要不指点下江山,刘伟超也会觉得缺点什么。
因此,他对崇祯皇帝的提议是,稳妥起见的话,还是要调回一部分精锐为好。
再说了,离蓟州之战也已经过去一年了,建虏肯定会搞事,不是这个时间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