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千五百六十九 苦难是最容易忘却的(2/4)

狄青拒绝了,理由是他不想忘本,他不想忘掉这一切是自己九死一生沙场征战换来的,所以他要留着刺字警醒自己,激励自己。

但是他的理念在朝廷里的那些天之骄子们面前是无法得到共情和理解的,韩琦嘲讽他,王伯庸调侃他,甚至于一介普通百姓乃至于地位低下的娼妓都可以嘲讽狄青,说他是赤佬、斑儿。

狄青功勋如此卓著,依然因为刺字而受到鄙视,没人在乎他的苦难,所有人都以他的苦难嘲讽他,耻笑他,不管他地位多高,他的苦难依然是他不被理解和接受的缘由。”

说完这个故事,望着沉默的大家,孔茂捷给出了自己的总结。

“没人喜欢苦难,更不会有什么人愿意铭记苦难,尤其是自己的苦难,苦难是被人厌恶、唾弃的,在人们终于摆脱了苦难之后继续宣扬苦难,很难会有好的结果,会遭人厌恶的。”

这话说得过于扎心,以至于苏咏霖默然无语,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反驳孔茂捷。

孔茂捷不反对共和纪年法,就算他弃权,九人小组也能以多胜少,通过共和纪年法的决议,这一点不会有任何问题。

但是辛弃疾和孔茂捷的这一番大实话说的大家心里头都堵堵的。

苏咏霖其实很清楚,不管是共和纪年法还是洪武纪年法,亦或是大明国纪年法,更多的是象征性意义,国家本质变不变,和纪年法关系不大。

不喜欢苦难、努力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的本性,这没什么,很正常。

但是厌恶苦难到了明明经历过却要刻意遗忘,甚至当作从来没存在过,就是最大的问题所在了。

最早的革命者有很多都没有经历过苦难,却能和苦难大众产生共情,然后背叛自己的阶级投入苦难大众一边,带领他们反抗压迫和剥削,这是伟大的人性光辉。

而革命之后刻意忘却苦难、努力走向腐朽生活的也是人性,是人性之暗。

苏咏霖能改天换地,却改变不了人性,除非大家一起不做人,指望通过教育来让大家铭记苦难,肯定是有效果的,但是效果多大,则因人而异。

其实有些时候,某些选择,未尝不是民众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但是,这并不是他放弃理想的理由,也不是无耻之辈洋洋自得的理由。

苏咏霖从未设想过自己能够终结人性之暗,也从未设想过自己能够带着人们集体不当人,走向美好的大同社会,但是他想要社会的进步,一点一点的进步。

这离不开理想的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