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0章:《芝加哥》(1/6)
曾经公众熟知的2002版歌舞片《芝加哥》,最早起源于1926年由真实事件改编的一个著名舞台剧本,并在随后一些年被两度改编成电影。
然后,这一故事重新受到关注是在1975年。
好莱坞著名电影人兼百老汇舞台剧大师鲍勃·福斯将《芝加哥》改编成了音乐剧,开演当年就取得了轰动,不仅夺得了多项托尼奖,还在随后一些年于世界各地连演数千场。欞魊尛裞
虽说商业和奖项上大获成功,但当年的《芝加哥》如同导演兼编剧鲍勃·福斯本人一样,充满争议。剧目少见地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频繁与观众‘互动’,让很多看客都感觉不适应。
另外,舆论圈子显然也不可能喜欢《芝加哥》对只知一味追逐热点完全不顾道德伦理的媒体以及为了获得曝光不惜做出任何丑事的美国名人文化的辛辣讽刺
大概因为过于颠覆性,从百老汇到伦敦西区再到澳洲悉尼歌剧院的连续数年巡演之后,再加上当时团队的变动,这一音乐剧在1983年收官,没能如同《歌剧魅影》那样成为百老汇常驻剧集。
如此直到两年前。
1996年,《芝加哥》在百老汇重启,基本还是基于鲍勃·福斯风格的一次改编,因为事先不被看好,从演员阵容到舞台布景都是各种精简节约,结果却出乎预料。
重启版本不仅在当年开演后大获成功,迅速收回成本并实现盈利,还创造了一个重启版本舞台剧的托尼奖纪录,当年一举拿下了六大奖项。
再然后,制作电影版自然被提上日程。
当好莱坞各家制片厂关注《芝加哥》的电影版权时,才发现,这一早已被丹妮莉丝娱乐拿下。电影公司囤积剧本版权是一种常态,各家对此倒不意外,只能再次感慨一下西蒙·维斯特洛的眼光。
不过,因为片单太满,两年前西蒙没有急着启动,直到现在。
原本的时间线上,《芝加哥》在2002年以45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取得了全球超过3亿美元的票房,超越《低俗》、《心灵捕手》、《莎翁情史》等一干招牌,成为截止当时米拉麦克斯出品最卖座的电影。
另一方面,《芝加哥》的成功,其实也刺激了韦恩斯坦兄弟的野心,在大制作文艺片的道路上一路狂奔,随后一些年《冷山》、《九》等大制作的连连失误,最终导致米拉麦克斯与迪斯尼分道扬镳。
这一次的米拉麦克斯早已烟消云散,对于《芝加哥》,西蒙当然不会错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