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援征南下(3/6)
这位当日在宣府北路斩获众多鞑子首级,甚至擒获了不少鞑子俘虏的青年将领李啸,在崇祯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锦衣卫秘密奏报,现在李啸的赤凤卫,已建设得兴旺蓬勃,兵马也扩充了不少,崇祯暗想,若能把此人派去守卫凤阳,必定能令官军的胜算大为增加。
这般少年名将,不用奚为!
崇祯立刻把这个想法,对首辅温体仁说了出来。
不料,温体仁听后,却是一脸犹豫。
“陛下,这赤凤卫,远在山东登莱地界,距凤阳有上千里之遥,李啸之军,哪怕昼夜不歇而行,亦怕是赶不上保卫凤阳之战了。”温体仁向皇帝说出了自已的忧虑。
皇帝脸色顿时灰了下来,他沉默了一下,喃喃道:“纵然如此,亦需李啸出兵,就算赶不上凤阳之战,若能击斩得流寇诸部,亦可稍慰朕心。”
听到皇帝这般无奈的话语,温体仁心中,顿时一阵酸涩泛起。
看来,皇帝都没多少信心,能守住这凤阳城了。
殿内沉默,只有强劲的寒风,吹得窗纸哗哗作响,气氛相当压抑。
“若皇上主意已定,微臣这就立刻下去传令。”温体仁轻声奏道,打破了这让人难于呼吸的沉默。
“好吧,就如长卿所定之策,再宣李啸从山东紧急赶赴凤阳救援,请长卿速传朕之谕令,定要阻止流贼入犯凤阳!”
“微臣谨遵圣令。”
.。。。。。。
数日后,已赶回赤凤卫的李啸,在官厅中,收到的传旨太监传来的出兵援救凤阳的军令。
李啸脸色沉峻如铁,却还是恭敬地送了太监辛苦银子,方打发了他回去。
炭火烧得辟啪作响的厅房内,李啸沉默地反复观看手里这封盖着兵部大印的朝廷军令,心中,忽然有种莫名的苦涩。
前世读过明史的他,当然知道这次凤阳保护战,是个什么结局。
因为四路援兵皆不能至,凤阳留守朱国相,率指挥袁征徴,吕承荫、郭希圣等将领,以城中兵马三千,苦苦抵抗多达十多万的精锐流寇,又因凤阳城没有城墙,故被迅速击败。朱国相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其余将领,不是在阵战中死亡,便是成为俘虏后被流寇斩杀。
扫灭残余明军后、高迎祥、张献忠、扫地王张一川,太平王瘳惠诸部,大举进入凤阳,随后便露出了凶残狰狞的面目。
流寇们抓住了假扮囚徒躲入监狱的凤阳知府颜容瑄,用棍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