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以史为师(4/5)
其余各国的墨家子弟也纷纷加入到各国的体系中,参与到大争之世当中。
一个有思想有目的有体系的墨家最终消亡。和近代唯一不同的就是没有一个人在秦国法墨联盟结成的时候、在墨家支持秦国扩军备战的时候喊出“第二墨家已死,第三墨家万岁”的口号,更没有人去实践“既然变革最不彻底的楚国可以依靠几百旧贵族统治如此广阔的土地,为什么墨家不可以依靠数千弟子暴力夺权统治,兼爱尚同可以在少数或者一个国家内先实现……”
这并不全部都是穿凿附会,只是一些东西换了个名称,然后在近代的舞台上重新演出了一遍,并不新鲜。
不只是这一家,这些早熟的东西可以说包含了陈健前世耳熟能详的众多思想。
只是因为时代的原因还不成熟,因为她们出生的太早,可却不代表她们不会长大
等这些早熟的思想消亡之后,“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变为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然后这些话再成为舶来品被人惊叹国外月亮如此之圆,终究只能长叹一声。
那时候有个有趣的说法,逃墨则为杨,逃杨则为儒,而这三家是当时的显学。
物极必反,这是道家的哲学,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本质。
背弃了兼爱非攻尚同有着严格组织纪律的墨家,很容易成为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杨朱弟子;背弃了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放纵主义的杨朱弟子,又很容易成为严格要求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儒家。
等到儒家被魔改为严格的半宗教化的理学后,再自然演化物极必反到明末市井的***和思想解放,直到这种自然演化被外力生生打断。
这三种显学在那个时代相爱相杀却又恩怨纠葛,却被局外道家的人一眼看破笑而不语,因为看破的那个是哲学,很善于解释世界的本质。
这些话即便拿到陈健前世也是适用的,最反对某种思想的往往是某种思想体制内的人。
既然陈健决定要学秦国的法墨同盟,就自然要想到统一之后的后果,严苛的法律和规范也一定会在他死后物极必反。
按照推理,到时候国家已经存在,公产丰富,识字率不低,国家机器极为强大,所以到时候物极必反也不用担心无政府主义的出现,他们必然会被强大的国家机器震压,毫无市场。
到时候与严苛法令规范相对的,将会是无为而治,统治者只需要掌管大的战略方针,不需要那么严苛的法令,基层政策全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从酋长到球长】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四章 以史为师〗地址https://wap.xbqg888.com/68/68096/375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