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五行之金 1(1/2)
基本信息折叠
元素名称:金(gold)
符号:au
cas号:7440-57-5
金属密度:19.3g/cm3
比热容:0.13kj/(kg.k)
原子序数:79
核电荷数:79
核外电子数:79
常见氧化数:+1、+3
原子半径:134
m+离子半径:137
m3+离子半径:85
m+(气)水合热:-644
升华热:385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10.2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0.000001‰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0.00000001‰
地壳中含量:0.000011‰
氧化态:mainau+3
otherau-1,au0,au+1,au+2,au+5
化学性质折叠
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只能溶于王水,硒酸,高氯酸等腐蚀性较强的物质中。
金的化合物:氯化金:aucl?、氧化金:au?o?等
相对原子质量:196.9665
同位素及放射性:au-197
所属周期:6
所属族:ib
外围电子层排布:5d1??6s1
核外电子排布:2-8-18-32-18-1
电子层:k-l-m-n-o-
常见化合价:+1+3
电负性:2.54
电离能(kj/mol)
m-m??890.1
m??-m2??1980
m2+-m3+2900
m3+-m4+4200
m4+-m5+5600
m5+-m6+7000
m6+-m7+9300
m7+-m8+11000
m8+-m9+12800
m9+-m10+14800
熔点:1064c
沸点:2807c
密度:19.32g/cm3(20c)
常温下金的自由电子的平均自由程:40nm
常温下,金的块体材料的电阻率:2.05x10??(Ω.m)
描述:赤黄色金属,质软,延展性强.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
晶胞参数:
a=407.82m
b=407.82m
c=407.82m
a=90°
β=90°
γ=90°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2030
莫氏硬度:2.5。
金元素的形成折叠
在45亿年前,地球形成的时候。很多宇宙中的小天体带有一些金,在它撞击地球的时候陨石被熔化,金子也被留下来了。由于金的密度大,金便往地心下沉。所以现在挖金矿都在地下。
据科学家的测量和估算,地球的黄金总储量大约有48亿吨,而分布在地核内的约有47亿吨,地幔8600万吨,而分布到地壳的只有不到1亿吨。地球上99%以上的金进入地核。金的这种分布是地球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此,大体上能代表早期残存地壳组成的太古宙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丰度值高于地壳各类岩石,可能成为金矿床的最早的“矿源层”。
地质上金矿床的分类折叠
1、砂金矿[1]
砂金矿有冲积和残坡积二类,以冲积为主。
(1)冲积砂金矿
区内冲积砂金矿分布广泛,矿体沿现代河谷分布,一般长几百米至几十公里,宽30~200m,厚0.5~2m,品位多为0.5~6g/m3。
含金砂砾层赋存于河床底部,由粘土、砂与砾石组成,以砂砾为主。砂以石英为主。含有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等多种矿物;砾石以脉石英、燧石、硅质岩、铁矿块和绿岩为主。金赋存于砂砾层中,以底部最多。砂砾层被粘土或亚粘土所覆盖,覆盖层厚多为0.5~2m。地表为腐植土。厚约30cm,生长热带林木,根系浅,易推倒剥离。
本区的砂金矿为自然金,呈不规则粒状、片状、板状、树枝状、棒状与浑圆状。金的粒度较大,为肉眼可见金,多数大于,在岩金矿出露地段或近河流源头,常有大金块赋存。金含量多在92%以上。
(2)残坡积砂金矿
区内残坡积砂金矿发育于有岩金矿和铁帽红土型金矿赋存的低山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错嫁残暴将军:狂妃绝代
我带家乡科技致富
逆袭爱妻,国民老公不请自来
极品天医萧鸣白仙儿
祟祟平安
刀光如月映九州
神诡长生路
仙赏
我的传奇岁月
林烨宁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