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7章 莫名(1/2)

巧儿的事,明珠不想跟庭柯或者家里人去争什么对错。

没有对错。

从她带着巧儿坐上向北的马车,一切就已经错了。

再怎么跟庭柯闹,巧儿都不会回来了。

日子还是要过下去。

碧英成了毓秀院领头的一等丫鬟。萧夫人本来想再补进一人伺候,明珠死活不要,只好作罢。

明珠不提,这件事便渐渐过去了。

她也没有怨庭柯。

宫里不知萧府内的波折,玉梨托云翾捎信,想见见明珠。奈何明珠一则身子不适,二则不愿回忆看似快乐的这段旅程,托词回绝了。说是身子好了再进宫见她。

倒是云翾听说此事“东窗事发”之后,随庭柯来毓秀院探过她几次。两个人说了好多话,明珠心情这才渐渐转晴。

后来任家委婉提出结亲的意思,萧相的态度算是默许。按照明石风俗,成婚之前明珠与云翾就不便相见了。

两家都是极愿意的,议婚进展顺利,两人自然高兴。只是难免相思,便苦了庭柯当信差。云翾为此好好请他喝了一顿酒。

下午,明珠刚起,碧英说少爷送了信来。明珠也不赖床,匆匆穿鞋到桌前拆了信封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明珠见字如见人,想起他痴痴的情状,不禁莞尔。铺纸磨墨,凝眉片刻,展颜提笔写道:

“锦鲤传书,枕边吹散愁多少。

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

长亭道、一般芳草。待到归时好。”

归时,归时……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她会做个好妻子的。

想到这里,见母亲时,便决心学些持家的事。

萧夫人自然知情,也不说破,只笑她:“临时抱佛脚。”

老太太那边还不知,只道“姑娘长大了”。为求稳妥,想先将事情定下八成再告诉两位老人。

现代有句话说,距离产生美。明珠穿到古代,始以为然。

深以为然。

出去飘了近两年,她见过生离死别,走过塞北江南,无论个子还是性子,都早已与从前不同。展氏心里她却仍就是个小孩子。

青春期就这样撞上了更年期。

跟着母亲学持家,难免有些想法会有冲突。一则明珠毕竟是现代人思维,二则年轻气盛。

在母亲身边呆久了,反倒跟萧相更亲近。

明珠小时候,萧相公务繁忙,刨去睡眠时间,陪皇帝同僚的时间比陪家人的时间多得多,明珠起居都是萧夫人亲手安排照料,因此小女孩儿格外眷恋在母亲身边。

等到明珠已年过及笄,陆陆续续有人流露出求娶的意愿,眼看着在身边留不了几年;再加上萧相年龄渐长,看遍宦海变迁人情冷暖,因此越发顾家。

萧文质只要不是气急了的时候,平素都肯就事论事跟明珠讲道理,故而天长日久,明珠反倒跟父亲更亲近。

萧家合家喜欢家乡戏曲,琅琊腔。从老太爷老太太,到萧文质萧文彬,就连庭柯和明珠也爱陪着大人听几句。萧府常年请“兰陵班”来唱戏,夏天炎热,萧文质便请兰陵班的当家生旦到听荷池边清音阁唱几出,合家一同听。

萧夫人听得无聊,想起许多日子不曾探望父母,小声对萧相道:“你陪我回趟娘家?”

萧相说不去。

萧夫人以为他嫌热,正欲开口,萧相道:“先听完这出戏。”

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萧夫人来了气:难不成我的家人还不如你这出戏重要?

越想越伤心,又不好在公婆面前流露,只好起身拂袖而去。

明珠见母亲一言不发离开,正不知为何,听得萧相不高不低的一句:“莫名其妙!”便知父母必是因事生矛盾了。

人都道“父亲偏疼女儿,母亲偏疼儿子”,明珠冲庭柯努努嘴,庭柯会意点头,明珠便去劝萧相,庭柯去哄展氏。

展氏一走,萧相冲着明珠撇撇嘴做了个鬼脸。

明珠本就酝酿了泪,被萧相一逗,一下子哭出来。因萧相素来不喜别人哭,只好擦干净泪,连哄带笑外加装装可怜,末了又道:“女儿不孝,在家待不了几年就要去别人家了,想看着爹娘和和美美才放心。”

一语戳中萧相心事,萧相心疼女儿,便道:“好好好,不就是给她服个软认个错嘛,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走,和爹找你娘去。”

父女两个曲曲折折一路绕过湖岸,穿过毓秀院,出偏门,绕过萱晖堂。一路夏木阴阴,繁花似锦,萧相脸色渐渐转晴,明珠刚要松一口气,谁知他走到展氏房门前,忽然想起什么似地回头对她道:“你嫁出去可别这个样子,没事找事。”

明珠心里又急又气:“爹呀,什么好话不说,早不说晚不说,偏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女皇风华 重生之娇妻追夫记 我还真是救世主 儒道天下 破碎Origin 极品仙园 孤凰 绝色老板娘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兵魂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