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襄子问道(一)(2/4)

他居然就拐着弯地骂孔丘虚伪。

不过,孔丘听了他的话却没有丝毫恼怒,他笑着制止了那名暴怒的卫人,转头对无恤徐徐道:“世人之智有高低上下之分,若上位者每每施政,必先家喻户晓,强迫不识字的庶人也要深晓每条政令背后的缘由和意义,那不仅没有好的效果,反而会混淆民众的耳目,迷乱他们的心思。丘以为,若想与民知,必先用礼乐教化他们,让他们懂得学习。假以时日,如果耕地的农人,伐木的樵夫都能像你一样在心中思考一国长治的方法。那丘相信,届时即使没有人告诉他们政令背后的深意,他们自己也能通晓一切,出仕论政了。”

“夫子是说,庶人只要学礼也可出仕为官,与上位者同室论政?”方才那言行激动的卫人忍不住往前挪了几步。

“然也。”孔丘捻须点头。

“那夫子为何又说晋要亡国?”无恤思忖片刻又问。

“教民识法当然不至亡国,卿族争斗不施德政才会使晋亡。当年丘有此言时,晋国正值六卿内乱,民不聊生。鼎乃国之重器,赵鞅把范宣子所著刑铸在了铜鼎之上,就意味着晋国把刑法放在了礼义道德之上。执政之人不施德政反而用刑法来威胁黎庶,这才是亡国之道。”

“亡国之道?”无恤眼中的冷漠终于因为孔丘的一句话漾起了波澜。

“夫子之意是说,德治好过刑治?”我施礼问道。

“然也。”

“但弟子听闻,施政有宽猛之分。用道德礼义治国必然政宽,用刑法来治国必然政猛。昔日郑国子产大夫首铸刑,使民知法度,而郑人安居乐业,且作诗来颂扬他。他离世后,大夫游吉在郑国施以德治宽政,反而使郑国匪盗横行,黎庶怨声载道。如此看来,猛政,岂非优于宽政,而刑治,优于礼治?”

“非也。”孔丘摇头笑道,“子产之政不同于六卿之政。子产大夫虽也铸刑,但他却是以刑治辅德治。子产大夫性仁爱民,是以郑兴。若施政者不施德治,而滥用刑责,那只会动摇国之基础。”

“譬如齐国?齐君不仁又多用酷刑才致陈氏乱国?”

国之基础便是一国之民。齐国多酷刑,齐景公在位时,齐国市集之上卖假脚的人比卖鞋的人还要多。人们不缴纳赋税就会被砍去腿脚,而陈氏一族正是从那时起处处施恩于国民,以致后来公室民心相背。

“然也。”孔丘看了一眼端木赐,点头笑道,“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竹书谣】最新更新章节〖第226章 襄子问道(一)〗地址https://wap.xbqg888.com/78/78423/23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