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小肥羊(1/4)
文化殿外一场汴戏,竟是点燃了所有辽国贵族的激情,那晚求着将戏演了全本不说,事后更是集体申请,要趁着宋使还在辽国,多演几遍。
辽国的官员特别不好意思地找李行简他们商量,这都来了,他们自然是答应。于是,孔家班竟是在辽国皇宫中又连着演了几日,仍旧是场场爆满。
而且,这个消息传到了宫外,很多普通辽国百姓都痴痴守在宫外,就算听不见声儿,也想看一看汴戏名角儿们啊。
上京也属于开放城市,算是辽国最繁华的地带,人特别多。
宫外头堵着这么多人,有时候孔家班的人进出时,遇到了他们,也会按照云雁回的授意,给大家清唱几句。
再多的,就不肯唱了,毕竟是有“艺术追求”的。便是辽国皇帝要求,他们都不愿意素着演出呢。
单就这么几句,也足以令民众魂牵梦萦了,来围堵的人更多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辽国暴动呢。
这等火爆的场景,可是前所未有的。毕竟辽国虽然有杂耍百戏,可是一则没有大宋那样热闹专业,二则汴戏不同其他百戏,是全新的艺术形式。
其魅力之大,在大宋就已经证实过了的。
到了正月初七时,兴宗再次宴请了宋使们,在他们的皇家园林之中。
这几日,兴宗也再三欣赏了汴戏演出,甚是痴迷,因此一来便要和宋使探讨。
云雁回当仁不让地同兴宗聊起了汴戏的起源与发展,兴宗也特别感兴趣,问了很多问题,“这么说,若是没有贵使,汴戏也出现不了?”
“您严重了,应该说没有孔班主,就没有汴戏,外臣只是起到一个推助的作用。”云雁回笑着说。
兴宗摇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听说贵使还是《开封府报》的主编,这《开封府报》虽然我没看过,但是听说《东京日报》乃是借鉴其形,想来贵使也是有才之士。”
云雁回有点无奈,听这声口就知道要作诗了啊!
云雁回只好转移目标:“实不敢在李翁面前自称有才,李翁的大宋皆知。”
兴宗又将李行简也夸了一番,“今日天光好,正该作诗助兴,不如今日就以汴戏为题吧。”
兴宗一说,宴上陪伴的辽臣都轰然应是。
云雁回这边,则暗搓搓地等李行简捉刀代笔,自己再抄写一遍。李行简是真有文化的,写两首诗不是问题。而李珣和赵允初好歹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自己写个诗也凑合,放在辽国够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