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八章 骆思恭的叮嘱(1/4)

欢宴之后,群臣离去,蒙古使者也去了会同馆。明代接待外国使节,住宿的国宾馆称会同馆。会同馆作为国宾馆,实际产生在辽代,元明清各朝在都城北京都建有会同馆。元朝在至元十三年(1276年)时,在大都设馆待四夷使客,名为会同馆。明初,在南京设有会同馆。永乐初年,设会同馆于北京。正统六年(1441年),定为南北两馆,北馆六所,南馆三所。北会同馆,位于澄清坊大街东,就是现在的王府井一带。南会同馆位于东江米巷玉河桥西街北,即现在东交民巷内。弘治五年(1492年)对南北两馆有所改造,改造后的北会同馆有房屋376间,南会同馆有房屋387间。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二十日,渤泥(今文莱)国王带领妃子及兄弟姐妹和大批臣僚,来中国访问。这是明朝接待的第一个国宾代表团。渤泥国王一行在北京期间,下榻于专门招待贵宾的会同馆,享有隆重仪仗及宫廷所有豪华待遇。蒙古使者准备在京师呆上五天时间,将两国同盟的细节拟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敲定大明朝廷要求蒙古派兵支援所需支付的费用。蒙古地处边域,资源贫乏,非常需要中原的物资和金银,而大明军队因军费缺乏和训练不力等各种因素,大部分部队战斗力很不给力,也就十分需要悍勇的蒙古骑兵作为补充。其实,如今的蒙古援军说白了,就类似于后世的雇佣军一般,先认钱,再出兵。负责和蒙古人谈判的自然是首辅刘一景等把持内阁及六部的官员。在大明,文重于武,官员中以文官为贵,武将为轻,军队的作战、训练和管理一般都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读书人说了算,武将之负责执行和冲锋陷阵,致使明军战力普遍低下,士气低落。自从孙承宗巡边归来,提出了军队应该以武将无主的改革方案后,得到了天启帝的首肯,山海关的袁崇焕等将领开始得到重用,军队战斗力也在缓缓提高,但要恢复到能力敌女真的铁骑,尚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说,如今和蒙古人同盟,也算是过渡时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蒙古人因为努尔哈赤的虎视眈眈,同样也需要大明的帮助,双方利益一致,可谓一拍即合。夜宴过后,天启帝吩咐忠勇侯高杰明早进宫叙话,便回去休息了。朱由检则领着高杰去到了位于皇城中的一所颇大的宅子中,在那里,高杰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父母。高挺和高氏夫妇俩骤见爱子,免不了喜极而泣,爱心泛滥。高杰见父母身体安康,府中有多位下人照料,日子过的无忧无虑,也就完全放下心来。而且,他见朱由检对待母亲便如亲娘一般,有孝顺又乖巧,此前的担心亦荡然无存。因为尚有许多事情没有办完,高杰拜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