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章 天机(2/5)

淮和江南战火不断,漕粮彻底不再由运河输往大都,船帮一下子就成了无根之萍,但借助三位当家人的机敏头脑和锐利眼光,船帮实力和影响力,非但沒有下降,反倒比原來提高了许多,子弟中愿意拿性命博取功名的,只管去投考水师新兵训练大营,那里边从考官到教官,大部分都出身于船帮,所以对自家晚辈,肯定会有所照顾。

子弟中不愿意当兵吃粮的,则跟着船队去做一些其他买卖,如淮盐、淮布、水泥、肥皂,乃至价值不菲的玻璃和冰翠,只要船帮肯出钱,几乎就沒有买不到的东西,上到大总管府名下的百工作坊,下到隶属于淮扬商号的各家店铺,对船帮的生意,总是会高看一眼,非但提货速度比别人快,折扣方面也能给予不少方便。

所以《运河杂谈》虽然平时主要刊载的都是些风花雪月的民间轶闻和无从考证的儒林 ,但只要涉及到大事,基本上就跟《淮扬旬报》一个鼻孔出气,凡是淮扬大总管府做的,就是善政、德政,凡是大总管府公开宣扬的,就是远见卓识,不是也是,根本不需要理由。

而由淮扬商号出资兴办的《淮扬商报》,反倒对大总管府沒那么客气,特别是涉及到具体某一样货物的税率调整,出入关卡手续,以及商家经营范围方面,隔三差五,就会故意跟大总管府唱一次反调,甚至在每年的六月和冬至月,这两个该结算税金的月份,总是刊登一些商贩们因不堪重负而破产、卖儿卖女,乃至自杀躲债的传闻,好像两淮的商人们都是被逼着在做买卖,根本沒赚到任何钱一般。

但这次关于《平等之约》的探讨,《淮扬商报》却难得地跟《淮扬旬报》完全站在了同一个立场,甚至比官办的《淮扬旬报》更为积极,更为主动,第一份报纸刚发行了沒几天,就又提前增发了新年后的第二份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几乎每一版都花费了大量幅面,去刊载众多商号、店家和掌柜、伙计们的观点看法,无一不是在为大总管府摇旗呐喊。

剩下的《扬子江轶闻》、《春秋正义》等报纸,态度就比较复杂了,向來以言谈怪诞而吸引读者的《扬子江轶闻》,很难得地严肃了一次,认认真真地分析“人人生而平等”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却让人看了之后哭笑不得。

“大总管身边有小人,刘公伯温独木难支”,这是在《扬子江轶闻》上,与《平等宣言》并列刊发的,另外一篇文章的标題,执笔者非常仔细地分析了大总管府最近一年多來的各项政令,以及其可能的來源之后,敏锐地判断出,有人在蛊惑朱重九,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