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不同之处(3/4)
正玷污,从此之后,她的一切优点都被抹杀,成为失身受辱的破鞋。>
这两种心理状态中不管前者还是后者,涂抹塞入肉胶冻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甚至对偏执狂类型的罪犯而言比杀人本身的“意义“更大。>
那么,他为什么不继续使用胶冻呢?要知道这样的话,在罪犯心目中这起案件就不再“完美”,是相当难受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难道因为时间紧迫,他或者她来不及使用肉冻?而且前两起案件并没有“凶器”遗留在尸身上,这次却多了根树棍……>
秦林仔细审视,锋利如刀的目光像扫描仪一样检查着尸身,不放过任何疑点,不留下任何疏漏。>
隐隐的有些不舒服——这是刑侦专家特有的直觉,如果案件合乎常理,就会感觉“舒服”,如果一反常态,就会因蹊跷而心头犯堵。>
终于秦林找到了哪点让他“不舒服”:前两起案件,固然死者遍体鳞伤,但代表女性特征,也是罪犯刻意“侮辱”或者说“占有”的牝门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伤痕,只留下了肉胶冻;但这一次,肉胶冻没了,却被毛糙的树棍戳得稀烂,这种损伤也和前两次大相径庭。>
死者全身多处的伤害掩盖了这点,之前做出犯罪升级的推论也使秦林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但现在想想,又觉得不大对劲儿。>
受害女性的私处对罪犯而言一定有着特定的心理意义,这头禽兽前两次犯案就有明显体现,心态属于男性罪犯的“占有”或者女性罪犯的“侮辱贬低”,而这一次,表现得更接近于纯粹的“破坏”。>
一般说来连环杀人可能伴随犯罪手段升级,但不大会在特定的心理学标志上发生转移,像秦林捉住过的那个用刀割喉的连环杀人犯,因为“只有攻击颈部才能彻底致命”的潜意识烙印,即便没有携带刀具也要勒颈杀人,绝不肯改用钉锤敲头、投毒、放火或者别的手段。>
“难道是新手作案,心理特征点发生了转移?”秦林挠着头皮,暂时把这件事放下,还得处理其他的事情。>
因为发现时尸体还很暖和,秦林又检查了尸体温度、尸僵尸斑等现象,把死亡时间确定为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之间,现在是亥时正,那么她就是戌时正到亥时初这段时间遇害的。>
这也和几名丫环的说法相吻合。>
杜小姐不像殷小姐那么内向,有什么情绪往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