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于九天之上的攻击(1/7)

《孙子兵法》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原意是形容善于进攻的部队好像是从高不可测的天上发起攻击,使敌人无从防备。上个世纪,继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地把飞机飞上天空之后,1911年,意大利人即把一颗手雷从飞机上扔向土耳其军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空中对地面攻击。终于让2500年前东方兵圣的这句名言变成现实,把”形容词”转换成”名词”和”动词”——空对地攻击,即使用战机从天上对地面或海面目标进行攻击。这种攻击方式,具有超越障碍、远程机动、反应迅速、隐蔽突然等诸多优长,所以问世后即大受兵家亲睐,得到迅猛发展;到20年代时,意大利著名军事家杜黑据此提出制空权理论,强调”未来战争,空中战场将是决定性战场,空中力量将是决定性力量”;1999年科索沃战争时,北约又将这一攻击方式推到一个巅峰,利用78天的空袭,在战争史上首次完全依靠空对地攻击即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

随着现代航空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多种作战样式的需要,能够对地攻击的机种机型越来越多,不仅是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武装直升机,甚至是武装运输机都可以对地攻击;同时,对地攻击的武器弹药的品种也是越来越多,航炮、火箭、炸弹以及导弹等等,是应有尽有。从飞行技术角度比较而言,战斗机的对地攻击要难于轰炸机,主要是因为前者的机组成员少于后者,仅有1-2人。单座战斗机只有一个人,既是驾驶员又是射击员,既是通信员又是机械员,身兼数职,而这些在轰炸机、运输机等多乘员飞机上是由机组成员共同完成的;歼击机的对地攻击又要难于强击机,虽然同属战斗机,但是二者本身设计理念就有差异,歼击机主要是用于对空中目标攻击,强击机主要就是用于对地面目标攻击的。

我在近30年的歼击机飞行生涯中,虽然主要是进行空靶训练和执行制空作战任务,但也曾多次参加过地靶训练以及执行对地突击任务。由于训练以及演习演练保障条件的制约,所以我航炮实弹射击的次数,地靶反而是远远多于空靶,因此对这种动于九天之上的攻击方式是深有体会,颇有心得:虽然优长众多,但是保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多。以歼、强击机的航炮地靶训练为例,航线小,时间短,高度低,俯角大,飞行状态变化急剧,对飞行员的操纵技术、心理素质、临机决断等能力的要求都很高;低高度大角度俯冲高度下降很快,很容易因退出俯冲时机晚、高度过低而撞山撞地;还有可能炮弹炸膛导致发动机停车,来不及进行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是战斗机飞行员】最新更新章节〖动于九天之上的攻击〗地址https://wap.xbqg888.com/435/435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