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3章 满城将士皆封爵(1/4)

军功爵这种晋升制度,凭良心说的话,在大秦锐士横扫六国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它的优良性。

在之后大汉帝国的四百年里,从汉初高祖刘邦被匈奴吊打的白登之围,到东汉武帝刘彻的封狼居胥,再到西汉和帝刘肇的勒石燕然,置西域都护府,彻底完成镇压四夷的成就,军功爵制度也是功不可没。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强盛一时的大秦,在始皇帝嬴政死了之后,短短几十年就分崩离析。西汉后期的世家林立,关内侯遍地,爵位的含金量大幅下降,这些都是军功爵制度的弊端。

在国家信誉完全达标的情况下,军功爵制度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晋升制度,绝对能持续保证帝国大军强悍的战斗力。

可是在国家信誉完全成为摆设的时候,军功爵制度就会成为最大的祸根。秦王横扫六国时,军功爵制度能够维持下去,最大的原因就是六国的土地和王族积累下来的财富,为秦王的军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利益保障。

覆灭六国之后,大量因为多年征战而获得了低级爵位的秦卒,由于缺少了六国这样的补血包,导致战后所应该得到的封赏和土地没有得到兑现。先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树立起的国家信誉遭到了严重性的打击。

之后在有始皇帝嬴政这个千古一帝镇压的时候,尚且还能维持住局面,可当他死后,大秦帝国立刻烽烟四起,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个原因。

至于西汉时期,那就纯粹是世家们作的。西汉光武帝刘秀,能够坐上龙椅,便是靠着世家们的扶持。所以在刘秀之后,世家问题一直就是皇族最头疼的问题。

皇命不下县,百姓不识君,豪族盘根错,朝堂皆联姻,这就是西汉最大的弊端。在整个朝堂都被这些豪门世家把持的时候,军功爵这种晋升制度,基本就跟开玩笑一样了。

自先秦之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现象,在这个时候也完全成了笑话。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就是西汉后期军功爵制度完全失信之后的真实写照。

但是汉风国皇帝最聪明的一点,就是不把饼画的过大,仅仅是把新打下来的土地进行了封赏。一方面维持了国家的信誉度。另一个方面,又以这些军伍出身的悍卒,镇压战乱之后,胡人盗匪横行的北地,同时又填补了北地稀少的人口,可谓是一举三得。

当时这种做法确实是没有任何问题,只是道随时移,眼下需要往赤阳城迁移人口的话,这些战斗力强悍,而且有爵位在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